红色恋人

战争片大陆1998

主演:张国荣,梅婷,泰德·巴勃考克,陶泽如,罗伯特·麦克雷,叶丹丹,李琼,麦而廉,李思哲,倪以临,褚美华,陈宏华,张静媛,李子枫,丁宇英,尹铸胜,张鸣栋,宋养华

导演:叶大鹰

 剧照

红色恋人 剧照 NO.1红色恋人 剧照 NO.2红色恋人 剧照 NO.3红色恋人 剧照 NO.4红色恋人 剧照 NO.5红色恋人 剧照 NO.6红色恋人 剧照 NO.13红色恋人 剧照 NO.14红色恋人 剧照 NO.15红色恋人 剧照 NO.16红色恋人 剧照 NO.17红色恋人 剧照 NO.18红色恋人 剧照 NO.19红色恋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3 00:14

详细剧情

佩恩(泰德·巴勃考克 Todd Babcock 饰)是生活在上海租界里的一名美国医生,一次偶尔的机会,他认识了国民党特务皓明(陶泽如 饰)。皓明年轻时受十月革命的感召也曾有过伟大的红色理想,但白色恐怖的残酷却让他改变初衷,拿起了屠杀共产党的屠刀。皓明的妻子自杀前把女儿秋秋送进了教会学校,秋秋(梅婷 饰)长大后在共产党人靳(张国荣 饰)的影响下加入共产党并且与靳假扮夫妻隐匿在上海为身患重病的靳治病。秋秋出现在佩恩面前时,佩恩对这个美丽的中国女人一见钟情。然而当他得知秋秋和靳的故事之后,在决定不顾一切的帮助他们的同时,还见证了那段浪漫又凄美的红色之恋。

 长篇影评

 1 ) 毋庸置疑的好电影

其实这部电影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一次。记忆比较深刻的是梅婷的脱衣镜头。炉火映照下的身体是那么美,在那个年代给了我不小的冲击。
那个时候不懂得欣赏男人之美,也不懂得欣赏电影之美。只知道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耳目一新。在那个电影题材单一匮乏,电影形象同样贫瘠的年代里,我幼小的心和有限的欣赏力告诉我这部电影是与众不同的,是"相当好看"的。不错,我说的是那个年头。
虽然以今天我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同样可圈可点值得一看,比大多数票房过亿炒作凶狠的大片要好得多,但也不得不承认,时代飞速发展,电影行业的景况也早已日新月异,同样的题材同样的手法同样的演员安排都已层出不穷,革命题材早已各种尝试了,因此也就显得这部电影不那么突出了。
但我还是要说,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开先河。那么大胆的尝试,不论是好莱坞元素的介入还是香港演员参与革命题材在当时都是难得一见的。如果我没记错,张国荣应该是最早和大陆导演合作的港星也是第一位出演主旋律电影的港星。如果说起用港星演革命党对于当时的叶导是一种冒险,那么对于香港回归前的完全不懂内地政治不懂革命的张国荣来说,演出这个角色更是一种冒险。要知道那个时期的港人对于回归的恐慌和内地政治环境的恐慌都是空前的。单单他接下角色的勇气和魄力都值得我们为他喝彩!他是一位真正把艺术和作品放第一考虑要素的艺术家!
而今香港电影和内地电影基本上融合为一体,电影市场更加开放和多元化。但我以为,张国荣是所有随他而来的香港电影人的探路者,领路人,是真正的先驱!我总是遗憾,他没能活到现在,继续做演员,不然我们在这些年的荧幕上不知要看到多少他的身影呢!我更遗憾,他没能活到现在,做成导演,不然,我们就有更多好电影看了呀,他的完美主义和艺术眼光定然不会导出低水准作品来的。怎一句天妒英才了得!
啊,说的远了。谈到电影本身,还是要说是担得起好看二字的。以回忆录形式展开的剧情并非经不起推敲,主题鲜明叙事手法也合情合理。演员也各有出彩的地方,梅婷的美丽灵气很有那个年代的气质,哥哥自不用说,完全和角色融为一体,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戏。几个外国演员也的表演也算恰如其分。
至于很多人挑剔的英语普及度不合现实或者口音不对,我想说在租界普通人会说英语其实不稀奇,想想而今旅游区的商贩吧,那讨价还价的英语可是非同一般哪。另外中国人说英语有口音不是很正常吗?我倒觉得法国留学的男主人公一口纯正的英式腔很奇怪呢。^_^
最后想感叹的是,而今我终于懂得欣赏男人的美了!原来一个男人所散发的美感是可以超越皮囊之美的,张国荣先生,谢谢你教会我这个!

 2 ) “红”与“恋”

红色恋人

皓明

美国医生

秋秋

“红”:

皓明:曾经也是共产党人,看着同志甚至是无辜的人被屠杀,女儿被连累,他怕了,拿起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志,秋秋找佩恩给靳看病可能被他听到了风声,他毫不留情地把那一片区域的人都抓走了——背叛革命的人

靳:是妻子将他带上革命道路,身上残留着几处枪伤,大脑残留着弹片,很有可能是在一次重大斗争中留下的,并且那次斗争可能夺去了妻子的生命,他由此陷入身与心的双重折磨。即便如此也没有改变自己的革命道路,他依旧出席集会,在那里满怀激情地演讲。——坚定革命的人

“恋”

皓明:妻子自杀前把女儿送走,后悔吗?

靳:妻子死亡,但一直对妻子念念不忘,发病时会把照顾他的秋秋当成自己的亡妻;直到最后他意识到秋秋献身给了自己,愿意以命换命;是日久生情爱上了秋秋还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还不如以自己的命换秋秋一人两命?还是两者都有?

秋秋:最开始应该是被靳的演讲打动,想要追随他的脚步,这时她是把靳当做老师的;在接送与靳假扮夫妻给靳找大夫治伤任务的途中,是真正爱上他才会献身给他吧,但这爱里是对他对亡妻念念不忘,不忍心看他被病痛折磨的同情呢?还是因为信仰相同的随后相处日久自然而然地爱上他了呢?

佩恩:他爱秋秋,不是因为她是皓明的女儿,不是因为她是共产党人,爱的是她这个人。

靳与秋秋:最开始时我们只是同志,我生病你照顾我,到最后我们都愿意为了对方而死…

 3 ) 21年过去了,他们都老了吧

记忆中当年我是到电影院去看的。 因为对于这部电影,脑海深处深深地留下了在火红的壁炉旁,女主脱衣裸背的镜头。 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那1秒钟的呈现却烙印深刻。 在读高中的时期,在刚刚性成熟的时期,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在大荧幕上看到裸背, 可谓有些“震撼”了。 所以,才会印象深刻。 (女主露半乳,裸背,不知道是替身还是梅婷?)

这种影像的冲击,以及非传统的革命恋人故事,至今来看,在革命题材影片中仍然算得独树一帜。 这是典型老派的、学院派电影的味道,带着胶片的质感,内容呈现上是 精英的,浪漫的,理想主义的。 当时年幼,对于世界和人生都还非常朦胧。 好在在心底留下的启蒙也好,感触也好,是正面的,美好的。 这种美好就像《红河谷》和《黄河绝恋》曾带给我的美好一样,是我的电影启蒙,而我更是把《黄河绝恋》誉为我与电影的一场初恋。 初恋当然是美好而记忆深刻的,不是吗?

大荧幕上的梅婷属于传统的女性审美,毕竟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不是谁都有的。 不曾料想,来自香港的张国荣极佳地诠释了一位浪漫的理想主义革命者,一点都不违和。 真真是做了很多功课,真真是有天赋的演员,毕竟是出演了《霸王别姬》一角的一时无双的天才型演员。

在一个个革命者成为烈士后,革命终于成功了。 革命成功后的世界若真如那些理想主义革命者希冀的一样,那该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儿。

二十一年过去了。再次欣赏了这样一个红色的恋人故事。 就像最近又重新听起了朴树90年代末发表的《我去2000年》。 朴树的朋友张亚东说:那时曾以为到了2000年,一切都会变美好,而结果却是,我们都老了。 《那些花儿》开了又谢了,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幸运的是我,曾陪他们开放。 他们已经被风带走,散落在天涯。

 4 ) 春风沉醉的世界尽头

“太阳出来了,一只鹰从地面飞向了天空。”——“红色”加“恋人”,“抗战”加“张国荣”,这样的混搭本来就是披着主旋律外衣表现自我。

   从头至尾贯穿影片的是根红苗正的革命大背景。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红色电影,都不免要表现一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于改变残缺破碎现实的大路上。这是一条太漫长的征程,因为谁都不知道这“漫长”两个字到底指代多长,也不知道到底会有怎么样的结果。所以我们说,处于革命末端的人是幸运的,能收获到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胜利喜悦。而之前呢,以靳和秋秋为例,我们称他们的行为为悲壮的”为全人类的事业而斗争“也不为过,毕竟是超越了”自我满足“的战争。

   革命是什么?革命是无数行尸走肉在某一种要求”先破后立“的精神感召下汇聚而成的时代洪流。且不说这洪流的方向如何,因为最后的胜利享用者们早已将其定性为”正义的、科学的、前进的“。但作为靳这样的领导者,能在一片混沌中坚定地朝某一个看不清形与色的目的地前进,这是真正的勇敢。

   影片在正确路线上做足功课后,终于可以展示更多的东西了。世上从来都有主旋律,但也从来不能没有每一个个体对自我的追求。我总觉得,那些敢于擎大旗者首先得是生不逢时的浪漫主义者,不免想起那个时代的那些俄罗斯用手风琴拉出的革命旧曲子——踏在一片荒芜上,追寻春风沉醉,绿草如茵。有梦想,敢构想,才看得到残破现实和乌托邦之间的距离,才会有了改变的念头。影片中的靳是这样的浪漫主义者,回顾历史,空想社会主义的傅立叶是,穿行黄沙中的切格瓦拉是,我们的马克思也是。只是后世往往处于某种需要将这些人神化,隐去了些最本真的作为人的属性而已——没有对自我需要的追求,何来投射至整个时代的改变的探寻?又何来点燃带动千千万人同行并肩为信仰而战?

   宏大背景和对真实浪漫的挖掘的对比,就营造出了本片布尔乔亚式左翼分子的气质。

   “如果不能骄傲地活,我宁可死。”可以说,影片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全情沉醉并热烈追求美好的生命方式,爱和革命只是其表现形式。

   想起郁达夫曾这样写过:“当这样无可奈何、春风沉醉的晚上,我每要在各处乱走,走到天将明的时候。”若是走着走着就能等来天明那是最好,但痛苦就在于这世界的尽头从来不因谁的主观意志而成为真正的仙境。因此在浪漫和现实的拔河中,我们能见到的美只有昙花一现和消逝于时间。至于那些“亘古的美”,通常只能以惨烈的方式得以保留——白流苏和范柳原得以患难需要一座城的覆灭;卡西莫多只能以白骨的姿态永远抱住爱斯梅拉达;而法国影片《两小无猜》中的于连和苏菲呢,他们也只有在倾注而下的水泥中长长地吻。——永恒即毁灭。

    哪里会有什么永垂不朽,一切到头只会被时间磨得黯淡。电影的最后是死亡和新生的同步,坚定不移地大力弘扬了革命者弦歌不绝的意蕴。但对于每一个个体本身,死亡即永远结束,一转身,万劫不复。

   短暂相拥,只需沉醉,无所谓,即使下一瞬间就是黑暗无边的尽头。

 5 ) 一只鹰

   一部关于革命的故事片,爱情似乎成了配角。但是这就是一部爱情片,他用战争,用革命遮盖了“靳”的脆弱,遮盖了“秋秋”的坚强,遮盖了“皓明”的悔过,与怯懦,遮盖了“佩恩”真正的情感。
    

   “太阳出来了,一只鹰从地面飞上蓝天。突然停在空中,仿佛凝固在蓝天里。谁也不知道他要飞向哪里,他需要什么......”“靳”就是这只鹰,他活在自己的两个梦里。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只知道他的梦是美好的,他的任务是艰巨的。他在自己的禁锢中生活太久了,直到最后他才知道,他所需要的仅仅是在他发病时感觉很无助很矛盾的“秋秋”。
     我很欣赏他的一句话:假如我不能骄傲地站着,我选择死亡。这就是他的人身写照,无时无刻的坚强,又无时无刻的软弱。这也是就是“视死如归”的悲壮所在

 6 ) 与《红色恋人》的两三事

前些天趁着下班后的闲暇时间,独自一人去了中国电影资料馆,剧场那天放映的影片是《红色恋人》。那座电影院几乎每天都会挑选一些颇有年代感的国内外经典作品予以放映,电影票价很亲民,十元一张。

之所以去看《红色恋人》,吸引我的是张国荣和他在电影中的身份——共产党人。看之前我有顾虑,这样一个身份赋在一张风情万种的脸之上,是否存在一些违和感?担心看得过程会跳戏,生怕被他一个眼神带到另一部电影里。可转念一想,革命本就是一番浪漫的事业,豆瓣上有人评价张国荣为“史上最浪漫的共产党员”,是不是最浪漫不得而知,但有点我确信,张国荣的确让人对共产党人的形象有了新的认知。

电影情节并不复杂。主要人物有四位:张国荣(剧中名为靳)与梅婷分别饰演共产党人,泰德·巴勃考克扮演一个外国医生,陶泽如扮演反派(后面称其为特务头目)。

电影发生在三十年代的上海。梅婷在一个雨夜敲响外国医生家的门,谎称自己的丈夫(张国荣)生重病需要医治,外国医生心生怜悯,与她一同前往。诊断后发现,张国荣身负重伤,外国医生说第二天需要梅婷来医院取药。第二天外国医生没能等到梅婷,他带药去到昨夜的地方,然而人去楼空,自己反而被特务们当做共产党人被抓,后因其与特务头目为故交才被释放。此时外国医生醒悟,梅婷和重病的张国荣都是共产党人。

外国医生被释放后心生怨气,因为梅婷牵连他暂时被停了医生的职位,但他发现自己非但没置之不理,反而爱上了梅婷。几番周折,外国医生又与梅婷相见,他向梅婷表达爱意,梅婷婉拒,她向外国医生道出她与张国荣之间的故事。原来梅婷是在张国荣的一次公开演讲中被张国荣的气度不凡所吸引,心生爱慕,而张国荣本身身患重病,一颗残留在脑中的弹片会使他的脑神经出现病状,产生幻觉,他误将梅婷当做深爱的妻子,而其妻子早已逝去。

某次张国荣发病,他当着梅婷的面,喊的却是已故妻子的名字,梅婷觉得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她离张国荣而去,主动投向特务头目,而其实梅婷正是特务头目寻找九年的女儿,梅婷假借认父的名义,实际是想接近亲生父亲,然后杀死他,梅婷在走之前为张国荣留下一封信,信中告知张国荣实情,即便张国荣将她当做亡妻,但她仍旧爱着他。

梅婷杀父成功,也因此被捕。张国荣认为愧对梅婷,他决定救出被捕的梅婷,而方法就是以人换人,用他与梅婷作交换。交换那天天降大雨,这对革命恋人太久没能相见,梅婷与张国荣在雨中相拥,而她也早已怀了身孕。

梅婷产下孩子那日,亦是张国荣剧中被执行枪决的那天,最终,梅婷因难产而死,张国荣死于乱枪之中,梅婷产下的女孩由外国医生抚养。

看电影的时候有个小插曲,电影进行到大概三分之一的时候,画面突然跳到最后张国荣和梅婷在雨中相拥去了,在场的人包括我都感觉到情节不对。过了一两分钟画面中断,剧场一片漆黑,一些人的呢喃之声清晰可闻,但大部分人又在屏气凝神,等待电影恢复。此时,我能想象放映员在倒腾影带忙碌的样子,过了一会画面恢复正常。所以你看,其实跳戏的不是张国荣,而是放映机或者影带。

事后我才得知,观影过程遇到的放映事故,实属破天荒,有人在网上感慨“久闻大名的小西天放映事故终于被我遇到了,这辈子值了!”。想想自己也是误打误撞,可遇不可求的播放故障突然降临,当时不得知,事后不免回味。

《红色恋人》让我感慨:爱情真的是很玄妙的存在。电影里张国荣爱着死去的妻子,梅婷爱着张国荣,外国医生爱着梅婷,交织如网的爱情最终结局怎样呢?梅婷在雨中抱着张国荣时问他,你真的爱过我吗?张国荣什么都没说,忘我地在雨里吻了梅婷,临走前他对梅婷说,“一定要给孩子起个好听的名字。”

他们终究是彼此相爱了。

外国医生曾在雨里对梅婷说,“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一次比一次用力,一次比一次大声。最后他放不下这份爱意,成为了那个孩子的养父,他爱那个孩子,一如他爱着梅婷。

电影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这样一句台词:

男人直到爱上一个女人,才真正变得成熟。

现实中女人往往对成熟体贴的异性心向往之,然而在不少女人眼里,男人又像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何为成熟,何为不成熟?人人答案各异。但或许,在遇到真正愿与之长久的人之前,成熟与否都是借口。不爱的人,再成熟也枉然;爱的人,不成熟亦偏爱。

说远了......

有一件事我还是后知后觉。看完电影回家,在豆瓣电影查找关于《红色恋人》的评价,有人在短评里提及,那天亦是张国荣的生日。如此想来,一个特别的日子,一次意外的事故,这次观影的体验又多了几分温情和怀恋。

62年前,世界多了一个他。

你在那边,过得好吗?

 7 ) 斜阳渐远的纪念

    比起哥哥的其他电影,《红色恋人》大概可以算是在大陆地区主流媒体上暴光率和宣传普及度最高的一部电影了,毕竟它说的是一个红色年代革命者的故事。不过当时很多人在影片拍摄前对导演叶大樱选择香港演员诠释革命者并不看好,何况Leslie一直以来那样英俊、优雅、气度不凡,从小又是受到资本主义教育,能否到位地理解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似乎确实是个问题。可我倒觉得是一贯以来的战争电影把革命者脸谱化了——革命者都要十分阳刚,甚至还要带些粗暴,操一口北方口音,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眉清目秀和文质彬彬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墨客,就是国民党或者汉奸的专利。革命征程上因为风吹雨打而造成蓬头垢面的不雅形象我可以理解,可是看看《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样描写生活为主的电视剧,石光荣这个老革命还是十足大老粗的样子。也许大部分革命者是农村起义出身是这样,但断断不是所有的革命者都这样呀,我们只消看看国父孙中山先生和总理周恩来先生英姿勃发的样子,那么又有什么理由先入为主地拒绝一个帅气的革命者呢?而至于能不能诠释好一个角色,就更是与演技有关,与容貌气质无关的事了。
    我总共看过三遍《红色恋人》,第一次得益于它的红色成分,所以99年时就在学校以爱国主义电影的名义赶了头集。其实看了影片就知道,哥哥在其中的扮相和他日常的俊朗有极大差别,可惜是剧本本身确实稍显薄弱,没有给人留下过深的印象。只有在最后一幕解放时,看到哥哥在人群里欢天喜地扭着秧歌,我身边响起此起彼伏的赞叹,“原来人可以帅到这么可爱。”
    后来趁着几个月前中央台重播的机会又看了一遍,感受倒是多了不少,只是对配音效果实在无法苟同,想来是为了照顾大部分观众,于是把片中所有英文对白全部用标准的普通话重新配过。这种改动对梅婷和从头到尾说英文的泰德影响并不大,只是在哥哥演绎的片段中出现了演讲时带一点沙哑的南方口音,平时说话却京韵十足这样让影片观感大打折扣的笑话。所以我还是老观点,看片子一定要原声的,如果看了《红色恋人》,却没能亲耳听见哥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流畅标准的英文对白,那实在、实在、实在是太遗憾了。
    说说这部片子里的哥哥,他的戏份整体说来不算太多,第一次出场是在8分钟左右,镜头也只是扫了几下,处于昏迷状态的他被绑在椅子上,满脸胡茬,沧桑落拓,仅仅靠手的微微颤抖显示痛苦。而第二次出场大概可以算是片中最出名的片段了,因为2000年日本演唱会时,日本歌迷竟然跟着哥哥剪辑的这个演讲,疯狂地一起喊:“他们的名字是——红军!”让哥哥用国语无比激昂地演讲,自然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但当你注意他的表演、看着他的表情、他的眼神时,他的认真、坚定、执着以及对共产主义无比信仰和奉献的信念就会扑面而来,剧中的梅婷可以为他投奔革命,我们也可以接受这样的革命者,虽然他不高大,也不英武,甚至也没有学生演讲那般狂热,可是他成熟稳重,并懂得担当。随后几分钟有哥哥在片中唯一一次光亮新鲜的亮相,西装革履,平静从容,微笑,然后用手握住梅婷的手,让她镇静,没有说话。其实片中哥哥的表演大多都是这样,没有太多台词,而是用许多面部特写和微小细节表现人物内心,他的脸在光影班驳间有如雕像般凝固的静态美。
    靳与医生会面的场景,依旧没有太大的动作,偶尔在阳光里走动,或者只是坐在椅上,仅用流利的英文缓缓说着台词,此时,哥哥声音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表露无疑,我们仿佛跟着他的描述看到一个关于理想、关于过去的画卷慢慢展开,平静流畅。而他穿着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横纹毛背心和宽大毛裤,气质已经和大多数人对他的固有印象截然不同——他不再优雅、不再忧郁、不再情深款款,有的只是平实和内敛,亲切的像我们随时可以在街边遇见的大伯。谁能想象,同样也是横纹外套,2年前《春光乍泄》里的何宝荣却是何等的任性、娇纵和敏感。我想,这是优秀演员才能做到的,他确实把每一个角色都打上属于自己的风格烙印,但又绝不重复。
    影片里哥哥唯一一次情绪爆发是在与监狱门口与梅婷的相见,不过与梅婷从欣喜到崩溃的强大情绪落差相比,他的表演还是相对平静的,只是眼神里多了柔情、宽慰和希望。他说过要重新开始,所以他来与她交换,大雨中他不顾一切的吻,他在倾尽全力让她明白,他唯一能为她做的,他此时此刻能许给她的,只是自由的未来。
    最后靳被枪决,倒下的瞬间,手铐和脚镣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正像那句话描绘的“太阳出来了,一只鹰从地面飞向了天空”,预示着希望和新生。其实这个镜头完全看不清楚哥哥的脸,但他楞是坚持亲身拍摄,为了追求完美的效果反复拍摄,哪怕把自己的手脚都磨破了皮。
    不管剧情如何突兀;革命党人如何不该如此儿女情长、感情用事;整部片子又有多不伦不类,革命不象革命,爱情不象爱情;但是所有演员的辛劳付出和精彩表演还是值得我们肯定的,《红色恋人》没能给我们一个传统意识里的红军,但却让我们静下心回想时,更加明白了从来不会因战争消失和改变的,充满爱与哀愁的生活。
    梅婷在多年后的访谈里说,如果还可以假设,她一定会爱上张国荣。谁不会呢?谁不会爱上这个在《红色恋人》里依然温润如玉,谦谦君子的他。
   哥哥在《红》里唱的词在我看来蛮符合这部电影——这斜阳渐远的纪念,虽不像红尘掠过一样沉重,却似红尘泛过一样,明艳。

 8 ) 张国荣的表演出神入化

  张国荣的表演太精彩了,堪称经典,太美了,给人以美的享受。原来主旋律电影也可以拍得如此唯美。
  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乃至一颦一笑,都是戏。文弱的外表和传统电影中革命者高大上的形象反差甚大,但是,他演出了革命者的那股精神,那就是,他是为信仰而活,他愿意为信仰而死。他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以让他的追随者甘愿为他慷慨赴死。
   他的戏份不多,却让整部电影有了灵魂。当他出现在秘密警察总部时,克拉克问,他为什么要来?佩恩说,“他就是那样的人”。是的,他就是那样的人,在上海滩那么一个纸醉金迷、血雨腥风的年代里,他只做他自己,那样一个真实得容不得半点虚伪的人。

 短评

表示这部戏张国荣出场次数并不多……还有一部主旋律电影……80%英语对白什么鬼…还有啊,张国荣不愧是船戏王子……这部片子都能有船戏……

2分钟前
  • 夏苍苍
  • 较差

月底要重映,想看哥哥的要考虑清楚呀,千万别被海报骗了,张国荣同志其实并不是绝对主角,另外剧本充满了廉价质感的狗血,这导演的叙事功力也基本为零,总得来说就是so!boring!

4分钟前
  • 🌵🌵
  • 很差

唯一的败笔在于梅婷,如果不是跟张国荣搭戏,她还没这么显老,整个一姐弟恋,哪像二十出头的少女。

6分钟前
  • 天生变态难自弃
  • 推荐

史上最浪漫的共产党员.

9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此刻,这里有一群顽强的战士,不屈不挠地在坚持着他们的信念、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主义,他们的名字叫……红军。”

10分钟前
  • Howey
  • 推荐

其实并不喜欢这类抗日片,因为是哥哥演的,所以才看的。

15分钟前
  • yocofcjx28
  • 还行

哥哥的演技,无以伦比

19分钟前
  • 香水瓶
  • 推荐

2018.9.12资料馆胶片原声,以前印象是配音结果今天才发现全是原声,口语也算吊打了其他演员,划痕变位的胶片依然很让人感动。 “给孩子取个好名字!................... 叫旺财!” 书里读到这段笑哭

23分钟前
  • chrissy
  • 还行

98年在本地一家如今倒闭了的小影院看《红色恋人》,一个人。“此刻,有一群顽强的战士,正,不屈不挠地在,坚持着他们自己的理想,他们的主义,他们的名字叫——红 军!”很奇怪我看一次就会背了..

24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哥哥的脸,有种如同雕塑般凝固的静态美。。光洁如玉,静默,执着。

26分钟前
  • 君君
  • 还行

1998年,学校组织观影。

2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为了张国荣才看的!理想化的共产党人罗曼史,没有见到其它党员,爱情革命,侧重点全跑爱情上了!说张国荣港台腔的,听力确定好的?普通话还可以吧,并么有港台腔好不好!?香港演员里找得出比张国荣普通话还好的?试问有几个香港演员能像张国荣一样都不用配音演员的?

32分钟前
  • 大隐隐于市
  • 推荐

听着张国荣的普通话 字正腔圆 慷慨激昂 我浑身发麻

3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红色恋人这个电影如果换了今天的当红的任何一个演员拍,高达九成的可能是个傻逼片。我能想到的当红演员就是张涵予啊,胡军啊,胡歌啊,靳东啊。。。反正我觉得他们都不行,只有张国荣演了不招人恶心。

39分钟前
  • 黄某
  • 推荐

有了红色这一前缀,就注定了这样的恋人,会夹杂很多所谓的革命浪漫主义,而有时候超越了个体,这样的感情就伟大得干瘪了。连着那么多时局风云,党派的变化真觉得脸都不够打。话说,梅婷这次没演好,还是张国荣与巴勃考克厉害,颜值与技艺都过硬,这样的剧情与台词加身都不怕,除了哥哥最后被坑了个羞耻的跳舞戏。感觉他俩更有火花,难怪巴先生随后回国就演了个《基情二加一》哈。正好是哥哥生日,加满三星。@资料馆,见证了放映大失误加故障。

44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摆明是一部YY片。。。有leslie这样的人在,哪个女人不要参军去啦!!在他发病把自己当老婆的时候,谁不会脱光衣服钻他被窝啦!!

47分钟前
  • 阿朽
  • 还行

看得泪流满面,在漫天的红色中,奉献了生命的前辈们在那样孱弱的国度里建立了梦想中的政权,在已经实现民族独立和工业化的今天,该我们做些什么了吧。

52分钟前
  • cavalry
  • 力荐

故事很烂,特别每次梅大婶神神叨叨地念“太阳升起来了”超囧。革命是一个严肃的玩笑,在这部电影则被女粉丝用来当做追男神的幌子… PS 哥哥的演技依然专业,梅婷虽然又胖又土,但很有爆发力,比想象中有韵味,鼻子和眼睛神似宫泽理惠。

56分钟前
  • 猫龟🐌
  • 还行

其实故事谈不上很好 但张国荣的演绎真的是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 儒雅 博学 热情 坚定 想来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 其实很多人身上都应该有这样的气质 想想瞿秋白们当年 或许也就是那样的吧

57分钟前
  • Dear Morie
  • 推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伤心的故事】前半段在太原看的,后半段今日才看完。梅婷给张国荣朗读那一段特青葱。革命时期的上海滩。雨中被跪地大声喊出“我爱你”,是预感再不说,就再也没有机会说出来了吧。看着真心疼。可这能怪谁?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A Time to Remember. t7620ce24d

58分钟前
  • 紫领 爱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