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

动作片香港2007

主演:刘青云,安志杰,林家栋,林熙蕾,李国麟,李彩宁,陈慧珊,林雪,张兆辉,刘锦玲,郭少芸,郑保瑞

导演:杜琪峰,韦家辉

 剧照

神探 剧照 NO.1神探 剧照 NO.2神探 剧照 NO.3神探 剧照 NO.4神探 剧照 NO.5神探 剧照 NO.6神探 剧照 NO.13神探 剧照 NO.14神探 剧照 NO.15神探 剧照 NO.16神探 剧照 NO.17神探 剧照 NO.18神探 剧照 NO.19神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00:14

详细剧情

  天才和疯子常常只是同一个人的两种描述。神探陈桂彬(刘青云 饰)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和天才画家梵高一样,他也曾经割下自己的耳朵。尽管破案无数,侦探能力超凡,却终被世俗认定是疯子一个,提早从警局里退了休。  探员何家安(安志杰 饰)接到了一桩棘手的案件。案发地在树林,两名警员王 国柱(李国麟 饰)和高志伟(林家栋 饰)办案之后,只有高志伟平安归来,而王国柱和他的枪则神秘失踪。何家安请来陈桂彬为他指点迷津,却未料到陈桂彬的“疯子”行为又一次在侦探过程中表露无遗。他断定高志伟就是此案凶手,并把推理建立在他自己大量的想象之上。他自称能看到高志伟的“七宗罪”,正是这些罪恶把高志伟引向犯罪之路。然而,要何家安相信这一切并不容易,因为他已经被高志伟的演技所迷惑……

 长篇影评

 1 ) 十年银河,皆在《神探》

《神探》是一部多好看的电影?于我,这委实是难以描述的,尽管之前看过了无数介绍与评论,实在还是没能想到老杜与韦家辉能玩得如许精彩。也许真的是太久不曾见这般充满奇思妙想的港片了罢。 韦家辉带着他的异想天开回来了。《神探》里的刘青云,有窥见他人内心阴暗面的天赋,这些阴暗面被韦家辉变成一个个具象的心魔。林家栋的七个心魔,有男有女形象各异,林雪贪婪胆怯、张兆辉冲动凶暴、刘锦玲冷静狡诈……它们会互相配合,会单打独斗,也会相互冲突,比如餐厅里林与安志杰的对话,厕所里与刘青云的交锋。有趣的是,人的本性也如心魔般,是一个平等的存在,林家栋的本性在丢枪事件后就迷失在树林中,身躯被心魔所控制。 这样说起来好像是大卫芬奇《七宗罪》和《搏击会》的合体,但实际上韦家辉要说的东西还有很多。刘青云的天才神探,不仅能窥见他人的心中之鬼,还能够像斯蒂芬金小说人物般,以体验式的方法设身处地感知和预测罪人心理,可谓神乎其神。但他又是个疯子,行事在他人眼里怪异无比,甚至梵高般切下耳朵赠人,因此不受他人接纳。他缺乏爱、理解与保护,所以前妻的形象成为了他挥之不去的心魔。 但天才不为世人接纳与欣赏,又不只是因为疯癫。前妻虽然嘴上说神探是疯子,实际却认同他的能力,还一语道破“全世界人心里都有鬼,只有你没有,就是你有问题!”安志杰失枪后用女友警枪冒充,可见人心里的鬼总会出现,任何人也都有可能心生恶念。神探这样的天才却能洞悉他人不愿被发现的真相,揭开他人不愿揭开的黑幕——非不能,实不愿。没有人愿意把同事当贼,没有人愿意多事,人人都要心中有鬼才能心安理得趋利避害,于是形成了秘而不宣却心知肚明的共谋。天才不愿同流合污,反而要揭开一切,结果不仅被孤立,还最终被自己的天赋害死。影片以悲剧结尾,神探在不被信任、失去话语权的极端环境下同样心中见鬼,而安志杰更为恶念生出的心魔所控,试图瞒天过海以求自保,实在是“唯我独醒”者的悲剧,那句“我都是人,为什么要有分别”便是神探的遗言与挽歌。 老杜依然风格化,比如七个心魔穷追少年的慢镜、黑色街道上安志杰伏地的俯拍。除此之外,用刘青云的眼神与表情做接点,在心魔与躯体间切换,实在精彩。神探自埋一段的处理,更是极具象征意义与形式感。最后的高潮又是老杜擅长的夜晚举枪对峙和互射,利用了镜子传达人性分裂,更添气氛。 刘青云顶着一头乱发,窄小的西装,短成七分的西裤,赤脚穿皮鞋,如此扮相加上怪异的跳动行进、僵硬的手部动作,把一个癫佬演的活灵活现;慵懒的表情配合尖锐的眼神,又有天才般的灵光突现,颇有阿尔帕西诺般的气场。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不禁想起《一个字头的诞生》,天马行空的韦家辉,分裂的刘青云,转眼十年了,江湖夜雨十年灯,十年银河,就是这部《神探》。

 2 ) 《神探》在杜琪峰的作品序列里是什么水准和地位?

《神探》作为一部能被纽约大学(李安,伍迪艾伦,…的学校)电影专业编写进教材的电影,不仅代表了当时香港电影的荣耀时期,也代表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开端。

无论是吴宇森转战好莱坞,创造票房神话的《变脸》,还是杜琪峰这么多年来的作品,都是世界电影的典范。昆汀拿下奥斯卡是就说,香港电影给了我太多的帮助,我的电影就是抄袭混杂,可见香港电影当时的伟大,更何况比《英雄本色》,《无间道》还更具特色和电影手法的《神探》。

杜琪峰拍摄过《枪火》,《神探》,《盲探》各类极具时代特色的电影,这种成功来源于他电影的工业性(《红海行动》是现当代中国电影工业化不断发展进步的典范。)。

就这部《神探》,我单纯的说一点。

当彬sir跟踪高志伟的第一次,就是遇见他七种人格的第一次。在街角,镜头先是跟拍,然后固定镜头,最后再个跟拍。

而如果你非常注意你会发现一个电影界里最奇妙也最难以置信的定律叫做“逢三必变”,镜头的三次转化中,都将有行驶车辆的马路放在荧幕的最右边,虽然模糊但是可以看见不同车辆三次行驶,转弯,对应的就是电影中人物之间的暗中交锋。非常奇妙。这是杜琪峰最爱用的“逢三必变”原理。《枪火》中运用的更多的是空间三角关系,一个画面中6个人能同时营造出18对人物关系,更不要说两部电影都运用到的镜子,那个太复杂了,一下根本说不清楚。

我爱杜琪峰。真的。

 3 ) 杜琪峰是骨,韦家辉是肉

离开韦家辉几年的杜琪峰,虽然保持水准不过大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就算游乃海欧健儿司徒锦源再怎么强强联手,还是抵不过一个韦家辉。
离开杜琪峰的韦家辉这几年大想一转二人在一块颓废绝望的人生观,但是一个把【义不容情】【大时代】写得惨绝人寰的监制拍喜剧,简直是杀鸡用牛刀,结果惨淡收场。
杜琪峰这几年的突破是虽然形式桎梏依旧,不过醉心突破寻求电影文学性;韦家辉的突破是悲观主义在几部胡闹喜剧后略有改观,不再像【暗花】那么绝望,而禅机越重。
【神探】借徐步高事件,说的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道理,意志改变命运而意志通常是复杂的,就连神探自己最后也免不了心中有鬼。这部戏韦家辉弃用爱徒游乃海而与欧健儿联手,把游乃海的理性因素完全抛弃,戏剧结构癫狂异常,想象力卓著,是【一个字头的诞生】后韦家辉灵魂的精彩重现!
作为骨肉相连的一个整体,杜琪峰的叙事框架和韦家辉的天马行空剧本配合得相当适宜,像林家栋以及其七个鬼的活动相互剪切,在【神探】中进行得有条不紊神采飞扬,重现当初【柔道龙虎榜】中酒吧多人谈话的灵光,除了杜琪峰这样擅长多人物叙事的导演有能力驾驭真是想不到第二人,;而杜琪峰将其擅长的明暗强烈对比画面带入这样的一个故事之中,是最佳选择,在结尾镜战中再次爆发老杜故技重施的玩乐之心,人物众多,镜像复杂,枪火齐鸣,精彩!
喜欢佛谒禅机的韦家辉在【鬼马狂想曲】中也不忘借物咏志一番,更何况是【神探】这样的电影,韦家辉利用人心叵测这一概念将“多重意志”分化出来多人饰演,将银河的旧将和TVB戏骨一网打尽,鬼的意志在电影中成为一种团体力量,矛盾迭起,并且将人物自身的内心斗争外化,戏味突出,特别是刘锦玲的演出相当出彩,且利用鬼的未知性制造无数悬念,出人意表。而恶念与善念的斗争一贯是韦家辉的电影主题,【神探】貌似和【暗花】一样是彻底的黑色绝望,结果连安志杰也反骨出现谷祖琳的鬼,但实际上【神探】是继承【大只佬】的宽恕主题,刘青云饰演的神探专注于别人的心中之鬼,执着于各种感情,结果却还是死在自己的意志之下,而结尾的俯拍镜头长达一分多钟显示安志杰对于如何将手枪放置的徘徊和犹疑,正是全片的希望之在。
他最后将枪放在南亚人和林家栋手中,是仅存的善念,余味无穷。
【神探】之后,韦家辉越来越像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了,而杜琪峰的大家风范则是越演越烈。

 4 ) 神探一开始就看到了何家安身上的小孩鬼

看了神探三遍,又看了无数的评论。然后想了一个晚上。
当在森林中,何家安问陈佳彬他看到自己是什么时,彬sir笑笑没有回答。
很多评论都在说是彬sir之所以要帮何家安,是因为他看不到何家安的鬼。那个小孩鬼,说谎鬼是后来的环境中分裂出来的。
但这样有两个细节说不通,一个是当在森林中,何家安问陈佳彬他看到自己是什么时,彬sir笑笑没有回答,彬sir没有回答,不代表没有。而后何家安要替彬sir体验被活埋时,彬sir说:“你不是我,做我很累得。。。”,彬sir不是无缘无故说这些。其实彬sir一开始就看到了那个只有13,14岁小孩鬼(懦弱,犹豫)这是何家安的弱点,并且那个小孩只是藏在何家安的后面。所以彬sir第一次见何家安时没有马上答应帮助他,后来又180度的转变为帮助,我想可能是彬sir的同情心得缘故:“才13,4岁,还有的救!”彬sir在商店看出一个小女孩要偷东西,马上帮她把坏鬼赶走,说:“才13,4岁。还有的救!”从中可以看出彬sir对于“还有的救的人”尽量给与帮助,使其不致于迷失本性。
这里也还不太明显,到最后高潮段时,何家安因为懦弱,恐惧丧失了对彬sir信任的信心。当彬sir给何家安打电话时告诉他,:“你有没有看见一个13,4岁的孩子,高志伟会杀了他。”当时彬sir并没有看见高志伟打何家安,也就是在我们看到那个小孩之前,彬sir已经看到了。但是彬sir见到何家安时大吃一惊,不是因为他发现了小孩鬼,而是因为他发现他看不到何家安了,何家安的心当时已经完全被小孩占据了。与彬sir最初见到的何家安已经不一样了(当时何家安还是主体,小孩只是藏在何家安的后面)。就是这时彬sir还觉得何家安还有的救,所以就有后来还救何家安。但是可惜彬sir没有想到何家安到最后还不相信他,并且多了一个女鬼,彬sir在绝望中死去。他没能救成何家安,同样也没救了自己·!

 5 ) 看懂《神探》,该用右脑还是左脑?

转一个贴,分析得很到位


风间隼 发布于: 2008-02-22 17:05
看完《神探》,你是否对以下问题感兴趣?
 
第一,神探具备的超能力是什么?
第二,神探办案的理念
第三,神探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四,神探身边的妻子是什么?
第五,何家安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六,警枪的号码和记录
第七,枪是怎么换的?
第八,剪辑漏洞?
第九,神探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第十,《神探》新在何处?
 
如果是的话,很好,请继续往下读。这篇文章里没有真理,只有我的一家之言,但是或许可以帮助你享受到《神探》中的乐趣。
 
在《神探》中,陈桂彬教导何家安:“探案要用右脑,不要用左脑!”那么请问,理解《神探》,该用右脑还是左脑?我以为,要看懂这部电影非用左脑不可!而且要先用左脑,再用右脑,这样才能真正进入《神探》的世界。
 
《神探》无疑是过去十年来华语电影最亮的闪光点之一。韦家辉、欧健儿缜密而想象力横溢的剧本加上手法日益严谨老到的杜琪峰,最后的成品未必华丽,但是完成度很高,极其精致。
 
围绕一部商业电影衍生出无数讨论的现象在西片中不少,在华语片中似乎还很少见,《大话西游》大约算一个,不过《大话西游》的故事虽然往返颠倒,并不难懂,围绕其衍生出的文字多半是借影抒情之作。《神探》不同,这首先是一部考验大脑的电影,要想深入到核心,必须先解读片中信息量庞大的各种细节和内心活动。观影乐趣由此而生,在这一点上,已经有向《黑客帝国》、《妖夜荒踪》等邪典电影迈进的资质。
 
因为情感内核被包裹在各种信息当中,我认为要解读《神探》,应该先用逻辑,再用情感,正好是将陈桂彬的话颠倒过来:“先用左脑,再用右脑”。如果影片的逻辑没理清楚,就会要么是抱怨电影故弄玄虚,要么是凭一己好恶围绕片中人物抒抒情了事,完全无视影片中的各种线索。而这,也正是网上现在流行的两种基本倾向。
 
在开动我无趣的左脑之前,我先要声明,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受惠于cinopedia之处甚多,上面的一篇文章已经引来了160多篇高水平的回帖,点击过万,在很多地方启发了我。所以我在下文中有些地方会以回应该贴的方式展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一下:“神侃《神探》。
 
任何逻辑推论都少不了起点,这个起点不能凭借什么哲学和宗教预设,必须到影片中去找。我们从神探的神奇之处开始。
  
第一,神探具备的超能力是什么?
 
首先,他能看见“鬼”,他人的人格(英文字幕inner personality)。这个鬼不一定是坏的,例如树林里的高志伟和神探身边的张美华(有人认为她是神探的幻想,我认为不是,详见下文),至若何家安的小孩人格,其实也没有害过人。
 
这个能力要受到些限制,一是这个鬼必须来自活人,二是一人格被看到必须有两个条件:显现出来或者被抛弃。前者我们可以通过跟踪高志伟的一出戏看到:
 
 
(我拿到的DVD是家庭录影带版的,两边有截屏,不过这段我相信是5个人)
 
人格先是5个,后是7个,说明了高志伟的心情逐渐放松的过程,各种人格逐渐一一浮出水面。但是陈桂彬并不能肯定他们是不是高人格的全部,所以要在厕所中刺激他,才能兴奋地宣布发现了“一共七只!”。由此可见,陈并不能一眼看穿别人所有的人格。一个佐证是何家安问他“在我身上看到什么”时,他闭口不言,因为相处日浅,未经患难,无法肯定他身上有没有鬼。
 
需要注意的是,影片承认,这些人格实实在在地存在,绝对没有一个人格是陈桂彬幻想出来的,只是外人看不见而已。这和妄想癖有本质的差别,陈桂彬是神探,决不是神经。这一点至关重要。
 
神探的第二个能力,可以感知到各种人格残存下来的信息。根据剧本的设定,神探破案需要身临其境,在犯罪现场模仿犯案过程。他在麻将馆、便利店和运钞车附近可以很轻易地感受出是哪个人格犯的案,在箱子里可以直接指认出罪犯,在土坑中甚至可以感受到“鬼”现在正在谋划什么,甚至通过鬼视角看见别的鬼,预先知道他们打劫的人格会是个小孩子。可见,神探的感应能力是随着仿真程度升高而上升的,最后一次甚至差点窒息。
 
神探能不能预知未来?这一点我无法肯定,如果把张美华看作他的幻想,那么“他(以及她)会害死你的”可以做如此解释,后来看见众鬼打劫小鬼也可以如此解释,但是这样的解释无法说明他最后为什么没有预见到何会枪击自己,也无法解释他临死前严重的绝望和愤懑。而且我认为“预见未来”这种功能严重破坏剧本里的其他设定,所以这里不取。当然,我很欢迎有人提出基于这一假定上的别的理论。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神探没有读心术。所谓鬼,不是“诡”,每个人心里的小算盘神探是看不出来的,一定要强大到可以独立存在的人格神探才能看见,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最后神探不先发制人干掉高与何。一开始便利店的小女孩可以认为是已经久存此心,人格足够强大,所以才会被发现。
 
和“预见未来”一样,“读心术”也是严重犯规的功能,我认为这个严密的剧本应该不允许这样万能的膏药出现。
 
另外,影片暗示,鬼是可以离开本尊独立存在的。树林里的高和神探身边的张美华都是如此,或许是因为他们都在本尊身上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是相对稳定的人格。所以被抛弃之后不会消失。
 
总结一下,关于“鬼”
1,鬼是相对稳定独立的内在人格。会随着环境和心情而交替显现。
2,鬼会随着人的心理变化而成形,也会被抛弃。
3,长时间稳定下来的鬼被抛弃后可以独立存在。
 
关于神探的超能力:
1,可以看见鬼,但看不见未成形的内心活动。
2,可以感受到鬼活动的残存信息,但需要身临其境,并且无法预知未来。
 
第二,神探执法的理念
 
最后一幕,神探的两句话我至今还没有完全明白。
“开枪的话,你跟别人就没有分别。”
“我也是个人,为什么要有分别?”
可以读作神探厌倦了自己的固执么?他和张美华的分身是全片中最单纯的两个人(高雄伯伯暂时回避一下),神探是因为固执和坚定,“分身”是因为集中了本尊性格中一部分。最后一刻,神探终于明白了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然而那已经永远不再属于自己,我把这话读作一种忏悔。
 
可是这“分别”是什么?是自己不杀同僚,是自己只动脑不动手,还是自己从不连累同事?而证明“没分别”为什么就要开这一枪?为什么不可以将高志伟逮捕?
 
现在混沌解开了,经过两天的思考,我终于恍然大悟,这个“分别”指的是他的办案理念。
 
神探可以看见鬼,所以在他眼中警察“惩治罪犯”的目的有了质的变化,不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将罪犯抓起来了事,而是区分他犯罪时到底是哪个人格在作祟,进而消灭这个罪恶人格。“治病救人”这个理念用来形容神探真是一点不为过,从开头喝退便利店里女学生身上的“鬼”就可以明白这一点。有两场戏可以说明神探的这个理念,一是在激发出七个鬼之后,他兴奋得连断耳之痛都顾不上,只是不断重复“有七个”,并猜测那只鬼代表什么人格。一是重现抢劫现场,他固执地要分清到底是哪个人格在犯案。在弄清楚之后幸福地冲进“天降”的甘霖里狂欢。
 
神探不排斥抓人,但是排斥从肉体上消灭罪犯,因为在他眼中,每个人的肉体都只是载体,罪恶人格才是真正的凶手。神探的敌人不是犯罪,也不是罪犯,而是人身上的黑暗人格。他就像个钟馗一样巡视人间,缉拿鬼怪。他深邃的眼光注定了他必将走上一条荆棘遍布的黑暗道路,而且注定要以生命作赌注。要说宿命,这就是神探的宿命。
 
破案对神探来说不是难事,难的是实现他心中的执法理念。他付出了大量心血,甘之如饴,把执行这种理念的重任一肩扛了下来,可是也因此不能见容于平常人,包括自己的妻子。他为此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至此,最后两句话的含义就很明了了。在目睹高志伟杀人灭口、栽赃嫁祸的罪行之后,他开始明白人性之恶超出自己的想象,或者说他已经对灭鬼救人的理念产生了怀疑,或者说他已经承认这个重担不是自己一个人担负得起的,总而言之,他累了,开始放弃自己的信念。这与树林里的高志伟一样,分裂出一个新的自我。这两句话就是两个人格之间的对话(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鬼”不一定是恶的)。“为什么要有分别?”是的,为什么不可以一枪干掉这个坏蛋,干净利索。
 
第三,神探是个什么样的人?
 
神探的超能力往往让观众忘记了探寻他的性格。可是别忘了,“疯子”只是外界对他的评价,在他看来他的生活正常得很,只是跟别人不同罢了。他跟别人一样,也是个人。那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仔细端详这个人物,我们就会发现警匪片中惯常的设定,神探是个一心扑在“捉鬼”事业上的警察,对妻子有亏欠,有歉疚,但是一旦任务来了会毫不犹豫地出击。其实如果摆脱了灵异的设定的话,陈桂彬的家庭是个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香港警察家庭。
 
从片中陈桂彬的言行来看,他非常自傲,非常偏执。便利店里对妻子的态度大约就体现了这种偏执。割耳朵则是表现了天才性格中的狂傲,而不是疯。他知道自己有超能力,而且乐于运用他帮助别人,与此同时又被这种超能力折磨得非常辛苦。所以他对何家安说“做我很辛苦!”这既是自白,也是自矜。
 

 
在张美华的分身离开他后,他崩溃了,因为意识到再也不可能与妻子共同生活。于是内心人格出现分裂,最后打死高后,发现自己一心要救的何家安原来也已经心魔缠身,于是抱恨死去。
 
这就是陈桂彬的心理变化过程。
 
总结一下:
 
除了有超能力之外,陈桂彬在其他方面与正常人没有不同。他是一个摇摆于事业与家庭之间的警察,最终事业幻灭,走向自我怀疑。
  
第四,神探身边的妻子是什么?
 
前面我说过,神探身边的张美华不是他的幻想,而是张美华遗落的人格。他们的感情经历我们可以推断出来:
 
王国柱2006年3月14日出事,18个月后是2007年9月,这就是故事发生的时间。阿宝说认识陈7、8年,也就是在1999-2000年间,之后没多久陈离婚。张美华自称1996年与陈结婚。可见两人在婚后度过了大约4年的蜜月期,然后张受不了神探而离异。这一举措无疑加重了神探的病情(或许也加强了他的超能力?),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张美华的分身要对本尊说:“他就是被你这种东西害死的”
 

 而长期形成的贤妻人格留下来和神探在一起。
 
这种解释面对着另一种反对意见。即这个妻子其实只是神探幻想出来的,是他的人格的一部分,所有说的话都是神探代说的,所以别人也能听见。即“神探人格分裂说”
 
理由之一是大旗虎皮提出的,在餐馆一段,张美华说陈桂彬无驾照,于是何主动说“我载你”。说明何肯定是听得到的。我又看了一遍,认为未必:
 

 
以陈的神态,其实不用听到张说话,何应该也猜得出来张不让陈去的。于是主动提出驾车。
 
所以我认为,两种说法都讲得通,但是我比较喜欢“张美华人格遗落说”,因为这样比较符合镜头的交代,毕竟没有任何一次神探代替老婆说话的暗示。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检验两说:首先是很难解释这个人格为什么那么鲜活,他/她与神探本尊的对话比影片中见到的任何其他人格都要活泼,如果取“神探人格分裂说”的话,得说神探的人格比其他任何人都有分裂性,如果取“张美华人格遗落说”的话,那就是两人之间的对话,比较好解释。其次是陈桂彬日常的动作,“神探人格分裂说”要假设陈佳彬“一人分饰两角”,显得比较累赘,而且从形体上也不太好想象。而“张美华人格遗落说”就比较自然。再次是结尾的几场戏,“神探人格分裂说”把与妻子分手一场就读解成神探与自己的另一人格决裂,然后在最后决战中又孕育出一个新人格。“张美华人格遗落说”则假设此时张美华与自己遗落的人格重新合二为一,转身离去,于是神探彻底孤独,最终在决战里发生分裂。
 
比较起来,虽然都可行,我还是认为“张美华人格遗落说”能解释得更圆满些。特别是在车场分手一段里,这种解释更有根据,可以试着从镜头和情节分析,为方便起见,分别称其为“遗落人格”和“本尊”。
 
镜头:先是神探看到了不认识的女人(本尊),然后遗落人格过来拉神探走,
剧情:此时的本尊充满了破案的欲望, 遗落人格不希望他再受到本尊的伤害,也害怕自己会回归本尊。
 
镜头:神探与遗落人格上车,本尊上车,遗落人格退到后座,与本尊理论,神探问“这人是谁?”
剧情:本尊此时只想破案,根本不想念旧,也不愿受到遗落人格的妨碍。遗落人格则极力阻止。
 
镜头:本尊打遗落人格,神探说出凶手。
剧情:张美华极力压抑心中对神探的感情,神探则希望早点打发走她的本尊。
 

 
镜头:本尊走后,回来说“所有人都有鬼,就你没有,那说明你有问题。”
剧情:此时的面貌依旧是本尊,但目的达到,已经开始唤起对神探的同情。
 
镜头:遗落人格追出车外说“他就是被你这种东西害死”,神探说“她看不到也听不到你的。”
剧情:本尊念及自己曾伤害过神探,心存内疚。神探的话等于在指责她背弃了自己的感情。
 
镜头:遗落人格说“保重”。音乐响起,张美华回复原来面貌离开。
剧情:张美华旧情涌动,重新拾起了当年自己的人格。然而她明白自己不可能重新忍受神探,只能带着对他的爱离开。这也带走了神探身边惟一的藉慰。
 

 

 
最后一段极其重要,如果用“神探人格分裂说”的话,这里的戏等于是说神探彻底放弃了对前妻的幻想,张美华彻底绝情。这不但与前面循序渐进的铺垫不符,也与最后柔情的音乐不符。不过倒是可以解释最后神探孤独的身影。矛盾之处主要来自张美华内心的纠结,实在无法两全其美,所以只能听任两种解释并存了。
 
归纳一下,对于神探身边的张美华,我倾向于“遗落人格说”。主要原因是1,比较简洁;2,可以较清晰地说明神探的心理变化;3,与镜头语言之间存在的矛盾小;4,个人原因,觉得比较温暖。
 
第五,何家安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一点基本没什么争议。何家安的性格从一开始就打下了伏笔,他碰到困难时总是在想象,如果神探在,会怎样破案,说明他比较有依靠他人的倾向。整部电影基本就是他不停地寻求依靠不同他人的过程,最后当然是倒向了那个女性人格的怀抱。
 
这里顺便说一句,有人(就我所见都是男士,对男士们的性别意识致敬!)对坏蛋的主导人格都是中年女性颇有微词,认为有父权主义恐女症的嫌疑。我部分同意,但觉得这么设定也有其道理,这些女性人格可能是母亲的形象。仔细看,这些多重人格的出现其实都是经历了一个恐惧的过程,例如高志伟在树林里杀同僚一场,恐惧-暴怒-稳定的三个人格出现次序非常能说明问题,何家安的少年人格显然也是恐惧的化身。早在《幽灵的威胁》中,尤达大师就一眼看穿了安纳金的能量不稳定,说:“恐惧产生愤怒,愤怒带来邪恶”,虽然是科幻肥皂剧,这番话放在这里还是很合适的。恐惧的时候自然会去寻找一个稳定的依靠,这个依靠对任何人来说都只能是母亲。所以这些邪恶的中年女性其实是他们心中母亲的化身,只是他们在其身上投射了自己的邪恶而已。
 
何家安的转变是在被埋之后开始的,在此之前,他崇拜神探,与他那看不见的妻子说话,主动请缨下土坑,其实都是小孩子盲目崇拜大人的表现。但是他不成熟的心理决定了这种崇拜是脆弱的,一旦起来发现神探不见了,立即陷入恐惧。这种恐惧在被狼人袭击之后达到高潮(花花说得对,追逐时街道上的巨大阴影暗示了他心魔的崛起。)此后他与琪琪的对话很有意思。琪琪问何家安为什么在行动时溜走。他的回答居然是“我被泥封住,好辛苦,我被陈佳彬拿走我的枪,他不肯还给我。我见到陈佳彬老婆,原来她没死。我被人用枪指着我的头”。琪琪让他冷静点,问“谁拿枪指住你的头?”。“不知,我连警员证都没了,他一口咬定是高志伟,他用我的枪去杀人怎么办?不行,我要向警司汇报。”此时他已经完全被恐惧控制住了。
 
暴怒阶段的他与高志伟产生了冲突,遭到挫折后,聪明的高志伟适时给他提供了依靠,于是他倒向了高。哪怕此时他心中的恐惧还是没有消失。最后决战中他还在怕,我觉得他向神探开枪不是因为信了高志伟的话,把神探当作坏人,此时他已经把善恶放到次要位置去了,双方的话他都不敢相信,他所担心的是神探用自己的枪杀高志伟,要尽早把他击倒,至于琪琪的枪会不会留下案底,反而又是次要的考虑了。
 
最后两个偶像都倒下了,于是新的人格被激发出来,他在内心给自己造出了一个人格来掌控一切。
 
总结一下,关于何家安。我认为他是一个心理不够成熟的人,容易被恐惧击倒,因为没有信念,最终为了保存自己而牺牲了所有人(这一点下文说得更清楚),走上高志伟的道路。
 
第六,警枪的号码和记录
 
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网上已经基本上讨论明白了,我综合一下各家的意见。
 
高志伟在夺得王国柱的枪之后,立即修改了号码。一位网友指出,$$$$$的号码代表了金钱和贪婪,这很有可能。但是光修改记录是不管用的,警枪的膛线、枪号和警员身份肯定有对应的记录,所以高志伟在这里改的应该不是总局的记录,而是地方分局的记录,这样足以应对例行公事的检查,而根据弹头检验出的膛线数据是交到总局去,地方派出所看不到。这样才能造成罪犯夺枪行凶,而自己安然无事的局面。
 
高志伟真正开始打劫,是看见南亚人用警枪打劫麻将馆之后,他全力追缉那个南亚人,一方面是为了追回自己的枪,另一方面也是怕他开枪暴露了自己的丢枪的事情,更是为了杀人灭口。
 
捎带说一句,何家安在开始换枪的时候已经相信了神探告诉自己的上述来龙去脉,所以在他心目中王国柱和高志伟的枪是符合实情的,夜里弄明白这一点之后我大大松了一口气,否则要按何心目中错误的枪支来摆放,更不知要杀死我多少左脑细胞了。
 
这些外围的细节基本澄清之后,我们要进入高潮部分了,那就是最后的换枪一段。
 
第七,枪是怎么换的?
 
要明白最后的换枪,难度不亚于做一道GRE的逻辑题(我心想得亏哥们我还练过),不但牵涉到每把枪的主人,杀死的人,还有各种摆法后面隐藏的说辞和意图,直接影响到对人物和结局理解。第一次看完的时候只觉得平平无奇,后来越看越心惊,最后蓦然发现,原来真正的结局根本就没有拍出来,而是全都蕴含在这道迷题中了。
 
在何家安开始换枪之前,高志伟给自己的枪换了子弹。6枪开完,南亚人中1枪,何1,陈4。
 
高志伟计划的故事:陈桂彬(与南亚人)杀王国柱,夺枪作案。分赃不匀杀南亚人,高与何赶到击毙南亚人与陈,枪战中何被南亚人用王国柱的枪打死。自己则拿回自己的枪。
 
在一番枪战之后,初始情况如下:
南亚人:高志伟的枪。一弹未发。
高志伟:王国柱的枪。杀押款员、店员、南亚人、陈,伤何。
陈桂彬:何家安的枪。杀高志伟。
何家安:琪琪的枪,杀陈桂彬。
 
第一次换枪:
将陈桂彬手中的枪收回(杀高志伟)。
叫GG来证明开枪。开南亚人的手铐。
将南亚人手中高志伟的枪给陈桂彬(一弹未发)。
将高志伟手中王国柱的枪给南亚人(杀押款员、店员、南亚人、陈,伤何)。
故事:南亚人夺王国柱的枪犯案,何、高、陈、琪琪来缉捕,南亚人杀死陈,伤何。
意图:牺牲南亚人,保全警队声誉。
破绽:何家安为何杀高志伟?南亚人为何杀死自己?琪琪为何杀死陈?
 
第二次换枪:
将高志伟手中王国柱的枪放到陈手中(杀押款员、店员、南亚人、陈,伤何)。
将南亚人手中高志伟的枪给高志伟(一弹未发)。
故事:陈桂彬夺了王国彬的枪犯案,与南亚人同伙,何家安与高志伟琪琪赶到,陈杀死南亚人,打伤何,琪琪打死陈桂彬。
意图:牺牲疯子陈桂彬,保全自己和高志伟。
破绽:陈为何杀死自己?何家安为何杀高志伟?
 
第三次换枪:
将南亚人手中高志伟的枪还给南亚人(一弹未发)。
故事:还是南亚人夺了高志伟的枪,陈桂彬夺了王国柱的枪犯案。何家安和高志伟、琪琪赶到,陈杀死南亚人,打伤何,琪琪打死陈桂彬。
意图:牺牲疯子陈桂彬,高志伟有失枪之罪,保全自己。
破绽:一样。而且两起抢枪案,更难服人。
 
直到银幕渐黑,换枪依然没有结束,然而我们通过上面的分析已经可以看到,把何自己的枪和琪琪的枪收起来的话,别的枪无论怎么摆都是不成立的。5个人4把枪不是问题,因为陈桂彬本来就应该没有枪的。关键在于,何家安的枪为何杀了高志伟。琪琪的枪为何杀了陈桂彬。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出何家安唯一的,也是对他最有利的结局:最后高志伟必须是坏人,琪琪和陈桂彬必有一个是同谋,一个是好人。
如果1,琪琪是好人,陈是同谋。无法解释高为何杀陈。
如果2,陈是好人,琪琪是同谋。只要琪琪来了,将枪还给她,再用何家安的枪杀了琪琪,就是大义灭亲。不能用高或王的枪,因为都在高手中,开枪逻辑不通。
 
最后的方案应该是:
何家安:何家安的枪(杀高)。
琪琪:琪琪的枪(杀陈)。
高志伟:高的枪(一弹未发),王的枪(杀押款员、店员、南亚人、陈,伤何)。
 
所以最后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何家安讲的故事:
高志伟伙同琪琪夺王的枪犯案,何家安和陈桂彬得到南亚人线报赶到,高杀南亚人、陈。琪琪也向陈开了枪。自己杀了高和琪琪。
 
在上面的推衍中,我排除了“内讧”的因素,否则也可以将南亚人算到高与琪琪一伙,让他拿一把枪。不过这都不要紧,关键是要满足“高志伟是坏人”和“琪琪与陈桂彬一好一坏”两个条件。
 
这就是最后的结局。可以看出,不断换枪的过程正是何家安逐渐入魔的过程,从保全警队,到保全自己和琪琪,再到牺牲所有人保全自己。何家安的心魔越来越强大,邪恶人格越来越突出,最后变成了另一个高志伟。神探眼中愤懑又绝望的神情,正因为他看到自己舍命去救的人彻底堕落了一个魔鬼。
 
第八,剪辑漏洞?
 
继续开动左脑,回应帖子上的一个说法,即所有的剪辑都很严谨,只是在何家安与高志伟同车的镜头上存在一个漏洞:
 

 
我认为不是漏洞,仔细看的话其实这种镜头在全片中不少。例如:
 

 
与后来何家安与群鬼在车里的镜头一样,此处神探在跟踪,这个镜头从何而来?还有下面这个:
陈桂彬和妻子在同一场景中
 

 
这个镜头更是离奇,明显不是从任何人的视角看。
 

 
我不是学电影的,不过以我的直觉而论,在这部片子中不止有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还有一类镜头,我姑且叫它“认同镜头”,其实是导演将神探心目中的世界展现给观众看,让观众认同他的看法的镜头。这并非剪辑上的漏洞,而是有意为之。事实上我们在看到这些镜头时,也确实会忍不住赞同陈桂彬的眼界,乃至对他产生同情。至少笔者在看到陈桂彬载妻子兜风那一段时,觉得浪漫温馨,陈桂彬能生活在这种世界里也没什么不好。
 
第九,神探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将所有逻辑上的疑团解释通顺之后,我的左脑已经锻炼得异常发达(另一个我说:其实是死伤大半),现在终于可以歇息一下了(另一个我说:终于可以安息了)。现在让我开动(另一个我说:残存的)右脑,来体会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线索之下,导演要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我想这里有两条线索,一是人性,一是爱情。人性的一条线索通过何家安展开,讲述这个貌似强大的督察是如何在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时一步步陷入分裂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何家安与高志伟看作一个人,他们都重复了同样的心路历程,恐惧-暴怒-沉着,区别只是高更贪婪而已。
 
至于爱情的一条线自然是陈佳彬和妻子了。与很多抱怨《神探》“黑暗”的观众相反,我恰恰为《神探》中的温馨而感动。神探的妻子爱过他很长时间,以至于这种人格无法磨灭,神探也爱她的妻子,以至于在妻子离开后依然满足于与她的一部分共同生活。电单车兜风一幕,是近期港片中少有的真正浪漫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在这片黑暗的世界上,神探与她之间的单纯和幸福。那一刻我甚至有种感觉,希望他们永远这样旅行下去。
 
车场一幕,按照我的解读,张美华对神探的爱复苏了,只是这种复苏的代价非常惨重,它等于把神探拉回到沉甸甸的黑暗世界面前,独自一个人去面对天才的代价。
 
 
第十,《神探》新在何处?
 
在左脑和右脑都用完之后,我的身上出现了另一个人格,撺掇着我这个没学过电影,看片也有限的影迷大胆胡诌一下《神探》的新颖之处。这个主导人格是如此的冷静、狡诈而充满主导欲……看!她,也是个中年妇女!
 
几乎所有人都承认,《神探》中的各种元素都不新鲜。“看见鬼”这个创意在《第六感》中出现过。多人饰演一角,表现人格分裂在《妖夜荒踪》中出现过。而用镜片折射人格、灵异探案等更是惊悚片中的家常便饭。问题是,这些“馊哏”凑到一起,怎么就能迸发出火花四溅来呢?我斗胆说一句,因为它开辟了电影表现人物心理的一个全新维度,与以往所有的“近亲”们有着质的区别!
 
众所周知,影像艺术最大的缺陷就是难以表现人物内心,这种缺陷在改编文学作品时暴露得尤其明显,拙劣者如《红玫瑰与白玫瑰》,更打出满银幕文字来糊弄观众。高明的电影制作者懂得利用各种手段来克服或回避这一缺陷。要克服的话,演员的表演自然可以展现内心,色调、布光、道具、服装等等部门都可以被当作各种符号,外化人物的内心世界,要说回避的话,干脆发挥影像表现造型之长,将漫画英雄搬上银幕,造型高于一切。可是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象《神探》这样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兼具鲜明与微妙,并高度符合电影的影像本质。
 
看得见鬼的侦探碰见人格分裂患者,这个点子听来无聊,细想想,却并非简单的《第六感》+《妖夜荒踪》,这“见鬼”与“多重人格”的遭遇,开启了描写人物内心的一扇大门。试想,一位演员的表情再丰富再细腻,总也有限,内心情绪的微妙,如何能一下传达出来?“能被看见的多重人格”这一设定,一下放开了束缚,我们大可以用好几个演员来同时表现一个人内心的多重情绪!试想一文字秀虎眼见城堡被亲生儿子围攻的一霎那,如果是七个演员同时上场,穿不同衣服,分别表现秀虎这一刻的惊诧、悔恨、狂怒、痛惜、豪勇、尊严和恐惧,那该是何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总而言之,我觉得《神探》的这一设定非常之牛,虽然未必可以大规模批量复制,但作为一个思路,却是非常有爆发力的。作为一名中国影迷,躬逢其盛,又一部电影让我感觉到,生活在这个时代还是挺值得自豪的,否则我早就移民到火星去了(为什么是火星/还是月球好一点/你前面说的是时代/那就去南朝/今晚去看电影吧/外面真黑会不会有鬼/对面的小妞很漂亮/我是不是病了/杜琪峰一帮人会不会是火星来的/他们为什么要叫“银河”映像/我也想吃鱼翅捞饭/你想不想/跟饭还是跟意粉呢?)

 6 ) 转一篇港人 牛评 深刻

好文让你更深入的理解这本经典影片
原贴 http://starbuster.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901537
可能打不开了,摘自GOOGLE缓存


本來覺得這篇太長,不太願意寫下來,看到那麼多對故事的誤解與質疑,終於還是下筆。神探有那麼難懂嗎?一切都在於你懂不懂問問題。
細節的粗疏與對製作要求不夠嚴謹,幾乎成了韋家輝電影的特式。督察何家安(安志杰)居然在疑犯的單位內,徒手拾起證物,甚至用手去抹上面的灰塵。陳桂彬的假耳朵厚如豬大腸,就像「喜瑪拉雅星」的瑜伽特技那麼不堪入目。然而,完整而意義深遠的劇本,始終是韋家輝的強項,沒有理由去懷疑他是失手了。

解讀「神探」,我認為有三個問題必須要問。首先,是很多人都問過的:陳桂彬(劉青雲)為什麼要割下自己的耳朵?雖然電影之中,陳桂彬也解答過說──因為大Sir沒有鬼,可是為什麼沒有鬼就要送他禮物?就要自殘身體?

第二個問題,是陳桂彬既然把自己代入,埋在土裏就能想到犯罪的過程,那麼陳桂彬在故事之中,不斷追蹤高志偉(林家棟)那七隻鬼,又有甚麼意思?有人甚至認為是劇本的失敗,無故繞了一個大圈。

第三個問題,也許不會太多人去問,卻其實是整齣電影的關鍵。解答了這個問題,前面兩個問題也會出現答案。

既然陳桂彬能夠看到別人心中的鬼,那麼他心中又有沒有鬼? 如果你認為那幻想中的林熙蕾,就是陳桂彬的鬼,那可是大錯特錯。要知道,看到鬼是異能,看到幻覺是精神分裂,一個人是可以同時擁有異能及精神分裂的。真正的陳桂彬前妻,已經在片中明確的對陳桂彬說:那是你在離婚之後幻想出來的。而且,在陳桂彬對幻象大叫「她看不到你的」之後,陳桂彬自己也「醒悟」過來了,幻覺也自已退去了。

那麼,究竟陳桂彬心中有沒有鬼?這一齣電影名為「神探」,正是向大家展示陳桂彬心中的鬼,查案的過程,也是向大家展現陳桂彬心中的鬼。以為這電影是偵探片的,肯定是完全忽略了宣傳的訊息;懷疑劇本的無故繞了一個大圈的,更是中了韋家輝的計。

劇本之中,鬼是人的劣性。張兆輝是「粗暴」,劉錦玲是「狡滑」……陳桂彬的鬼,是「神探」,是那種自命為神探的自大。且將以下這些片段貫穿:

電影開首,陳桂彬刀刺豬、躺在皮箱中,只需代入就能想出兇手。

陳桂彬在街上,跟幻覺的林熙蕃邊走邊說:他有看到鬼的異能,他希望能用這異能做點事。

陳桂彬在開槍射殺高志偉之前,首次自己跟自己講話,「神探」說:「不要開槍,你開了槍就跟其他人一樣了」。陳桂彬說:「我本來就是普通人。」

電影開首已經向大家說明了陳桂彬查案是不用看到鬼的。這個神探的執著與自大,讓他一直去研究別人的鬼,最後,正如幻覺的林熙蕾所說,他被鬼害死了。最後一場,他被槍擊倒地之後,才看到他疏忽了、那躲在間處中的鬼谷祖琳。

我們甚至可以說,我們從此至終所看到的陳桂彬,其實是陳桂彬的鬼「神探」,只有被扯下了假耳朵,變得有缺憾的陳桂彬,才是真正的陳桂彬本人──一個普通人。陳桂彬送耳朵給大Sir,是向另一個自己,一個完美典範的致敬。

韋家輝要帶我們看的,不是別人心中的鬼;別人的劣性,我們誰都看得到。這故事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個人怎樣自高自大,總看到別人心中的鬼,卻自己心生暗鬼而不知。在這其中,我們看到一個作者,從鞭撻別人,進而反思自己的過程。

 短评

第几个自己,结尾看的一阵凉意

6分钟前
  • 晚安小姐
  • 力荐

每个人心里都有鬼

11分钟前
  • 杜边生
  • 力荐

看了一半,我的隐性人格(傻子)出现了

12分钟前
  • 月亮好多只
  • 力荐

好久不见陈慧珊

13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除了最后的混乱的枪战场面很杜琪峰外,其他的很一般

17分钟前
  • 思郁
  • 还行

结尾一出换枪奠定了此片神作的地位。漆黑的欲望深渊在最后一秒完全失去了善的把持,群魔乱舞令人脊背发凉。冷漠,残忍,自私,这些都是“鬼”,人只有让自己变成鬼才能生存,鬼越多,在这个魑魅魍魉世界上才能活的越“成功”。

19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每个人心里面都有鬼。

22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推荐

兼任编剧和导演,有了韦家辉真不一样。情节其实不复杂,但表现心理的手段运用得刚刚好,港产电影能如此用心殊为难得。赞最后的配乐,和最后的俯瞰镜头。

27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你永远不用怀疑韦家辉与杜琪峰合作的效果,当然韦家辉的剧本就更不用打问号了。这相当于上一堂逻辑分析能力课,短时间内很难彻底弄明白,但一旦全都懂了,很震撼。十多年过去了,银河的片子还是那么地“废脑”,真是佩服他们几个人。刘青云再次出镜,又一个经典的形象诞生。影片的手法很赞,用真人扮演来描写内心的人格状态与心魔对话等场景,非常直接也有画面感,有时让人不寒而栗,而正是这种深度剖析精神层面的东西,才能深入感触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往往内在的想法是看不出来的,神探这种能力看到的正是人们背后的真实的东西。

31分钟前
  • 润物
  • 力荐

照这么拍 我对港片还是充满了希望的

3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传说婴孩通天眼可以看到鬼魂,神探延续了这种技能,一窥人心的鬼。割掉的耳朵、齐吹的口哨、迷雾重重的警枪,种种线索服务的不仅仅一个单纯的案件,而是揭示了人心里贪嗔、虚妄、莽撞、饕餮、怯懦等魂灵。这是一部看完非常后怕的片子,想法非常棒,遗憾是仅点到为止,放在国外做成系列剧集完全没问题。

3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天才和精神病者只有一线之隔。是的。

41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推荐

尽管是俗套的情节,俗套的超能力警探和俗套的香港片..韦家辉带上刘青云,却做出了不俗的效果..无论是演技、剪辑、运镜及配色等,都做到了银河映像的极高水准..按照类型片来讲,我是愿意给个4星的..当然再高就不可得,毕竟还是一个俗套的故事.而且对于犯罪加上超能力神棍一事,本能反感

46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我觉得林熙蕾并不是刘青云的幻想,她扮演的是妻子的感性人格,而陈惠珊则是妻子的理性人格,也是妻子的鬼,或者说妻子抛弃了林熙蕾那部分,转变为陈惠珊,林熙蕾那部分选择留在了神探身边,久而久之变成了神探的鬼。

51分钟前
  • 37°2
  • 还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看的阉割版,感觉逻辑有问题

55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还行

1.剧本的确过硬!最后的换枪最精妙了,看完思考了一个多小时,纸笔都动用上了,终于弄明白,何怎么样换都圆不了谎,解决只有一个办法:把女朋友GIGI杀掉,保前途!2.摄影非常漂亮,刘青云也奉献了最精彩的一次表演。3.鉴于部分情节过于神棍,必须扣一星!

56分钟前
  • 断肠人在刷牙
  • 推荐

神探之所以愿意把耳朵割给退休的上司,是因为他的上司是他见过的唯一一个心中无“鬼“的人

58分钟前
  • 顗礼
  • 力荐

港版的结局是警察“栽赃嫁祸”,到了内地版变成了“投案自首”。

1小时前
  • [己注销]
  • 推荐

这个故事看得我有些背后发凉。

1小时前
  • 元宝宝
  • 还行

报告可真难写啊!

1小时前
  • 蛮爷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