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之月

日本剧日本2018

主演:德永绘里,渡边大知,神尾枫珠,伊藤沙莉,藤井美菜,池内万作,山田绢绪,小仓优香,川谷绘音,今泉佑唯,江口德子,安藤政信

导演:森义仁,酒井麻衣,松本花奈,桑岛宪司

 剧照

恋之月 剧照 NO.1恋之月 剧照 NO.2恋之月 剧照 NO.3恋之月 剧照 NO.4恋之月 剧照 NO.5恋之月 剧照 NO.6恋之月 剧照 NO.13恋之月 剧照 NO.14恋之月 剧照 NO.15恋之月 剧照 NO.16恋之月 剧照 NO.17恋之月 剧照 NO.18恋之月 剧照 NO.19恋之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09 15:14

详细剧情

  31岁,与同居男友迎来适婚龄的和子,那个夏天在打工电影院遇到了让自己世界熠熠生辉之人,优美的年轻高中生。「和子小姐喜欢的电影是哪一部呢…还想再见您。」迄今为止从未有过选择权、一直被他人选择的和子,终于拥有了选择机会:现世安稳,还是如夕阳般艳丽又短暂易逝的新恋情。

 长篇影评

 1 ) 恋之运

集出轨、年龄差(16岁)、大尺度等元素大成之作。配乐深邃,色调优美,二者与剧情的结合,时而色气,时而清新,时而神秘,时而深沉。(以及看深夜剧就不要太计较三观)

剧中的电影感觉也挺好看的,尤其是月亮沉入大海的场景特别美,红衣女生+红色👀也特别有冲击力,就是没找到那首英文歌感觉挺遗憾的。

男主看起来像20岁左右,女主也不像有30岁,所以看起来不是那么违和。要是按照剧中设定的话肯定会违和,而且男主剧中年龄才15,就经常精虫上脑一见女主就像泰迪一样啪啪,有点让人难以接受,要是把年龄设定成18岁+可能还好一点。

关于结局,一开始看完觉得团圆结局有些奇怪(仿佛与之前的铺垫不符?),后来看了其他人的评论,我还是倾向于悲向结局。

 2 ) 随手扔地上的臭袜子,每天在被迫忍受这些“小事”的女生。

随手扔地上的臭袜、永远放在自己位置的遥控器、辣味的咖喱、甚至连做爱都没有考虑过女生的感觉,只顾自己爽。

家务活全部交给女生、房租、水电费、饭钱都女生付,这些就因为你说了一句“我喜欢你”所以就应该全部女生来承担了????

永远拿这些都是小事来做挡箭牌。

你就为遥控器这么一点小事就要跟我分手???

且不说这些小事都是女生再说了无数遍男生还没有改过的情况下才不再说,最后变成只能自己默默忍受,忍受到最后积累的太多到终于受不了,然后爆发、分手。

结果在男人眼里就“只是这么一点小事你就要和我分手???!”说起来就很可笑,男人和女人的“一点小事”可能是不一样?还是怎么回事。

今天臭袜子随手扔地上,说一遍没改,第二天继续扔,第三天第四天,三番四次,说的人都烦了还不改。然后男人又觉得女人很烦,就为这么点小事每天都要说!烦死了!

一年365天,365次全都随手扔地上,可能男人自己觉得没什么问题,因为都是女生默默捡起来丢在洗衣机/洗衣篮里,我不知道是真的男的都眼瞎还是这么一点活都不会干还是压根就不觉得自己穿过的臭袜子一点不臭一点不脏。

好恶心。

 3 ) 平稳的现实还是脆弱的泡沫

看到评论里有简单粗暴鉴定为软弱女的yy剧的,我倒是觉得女主处境很有趣。

31岁,性格软弱温柔,在电影院打工,被所有人说过了30要成熟起来,找稳定的工作。虽然嘴上同意可还是坚持着自己的球鞋和扭蛋。

因为一直是【第二选择】所以答应了现男友【第一选择】的告白。交往很久,毫无波澜的恋爱同居,但是男友并不想结婚。把见父母都当做一种恩赐。

这时候遇到了觉得是命中注定的人。高中生,孤独,喜欢电影。那个尘封在身体里的少女心破土而出,生长,发芽。

女主其实没有一个好的选择。

一方是安稳的现实,但是没有喜欢。从一开始就是被动的选择,多年以后午夜梦回说不定又会想起电影院睡着的那个少年的侧影。一辈子没有真正恋爱过的机会,甘心吗?

一方是无望的未来,但是心有悸动。少年人的心最容易改变,这份感情无法公开,也没有未来。

结局无论怎么样我觉得都会凸现女主的成长吧。

画面真的很美,监督之前电影少女很多镜头的光影也拍的特别漂亮。

———————第四集分割线——————

新一集男朋友的人设更完整了一点。恐婚但还是纠结着求婚了,也知道怎么和家长相处,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

和子的处境也更加矛盾了,一方面无法放弃男友给的温暖,担心三十岁以后找不到更合适结婚对象的现实。一方面又和年下弟弟的快速发展觉得自己被需要被依赖,不再是三十岁打零工未婚女青年,而是一个春心萌动的少女。

当然一定要从三观来说,劈腿对吗?

不对。

和未成年人发生关系对吗?

也不对。

和子知道吗?

她知道。

她害怕男友的离开,也知道puppy love多么不稳定。

但是人总是贪心的,安稳的现实她想要,美好的幻想也想要。

如果不被发现就好了,如果能一直持续下去就好了。

吃糖好吗?

不好啊,会蛀牙,会胖。

但是就算是短短的一瞬,也可以逃离苦涩的现实,很开心。

————————第五集分割线————————

和子终于自食其果了

一次次鼓起勇气想离开男友,又一次次被现实逼回到安全区

修罗场的现场,明明她才是矛盾中心,可是只敢坐在一旁一言不发,当什么都没发生。

不论是对男友解释还是回去找伊古都是丑陋的真实啊。

不论劈腿还是被劈腿,和子总是被甩的那一个。

两个都想要,然而终将一个都得不到。

虽然这几集男友形象丰富了很多,但是从和子角度来看,喜好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答应交往的时候其实也只是因为觉得对方喜欢自己这些问题都存在。

可以说从一开始这段恋情就有问题,和子的迁就,温柔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一种自私。

我付出,我压抑,我不满,但是从不考虑告诉男友自己觉得这样的相处关系不舒服。

而男友则会把和子的迁就温柔当成习惯,这是很两个人舒服的相处模式,他也不主动做什么改变。

不用考虑你的想法,我想做什么的时候做什么你都会开心,因为你是温柔,迁就的人。

这种情况下,这段感情迟早会出问题。

这是和子性格所导致的。

以及,不喜欢真的就是不喜欢了。

这个太人间真实。

这点我觉得女性比男性更直接,不喜欢了任何肢体触碰都觉得难受。

你做什么都觉得是错,就算被送之前心心念念的戒指,现在也只会觉得你用擦桌子的布来擦地很恼火。

只是因为,不喜欢了。

————————第六集分割线————————

冲着最后一集那句 结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加一星。

从某种地方感受到和和子相像的地方。

不能呼救的人。

找工作的压力没有办法倾诉,希望对方能承担更多没办法直接说出来,30岁之前结婚的梦想被一年年的延期。

所有的压力,难过,痛苦一点点积压起来,然后两个人共坐的那艘船逐渐不稳倾斜。

分手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原因。

等到船快翻了,男友想到要对和子更好一些,但是等到船稳了,一切又恢复原状。

找工作那一段真实到令我担心我三十代失业的话是不是也会这样。

这不是一句性别歧视能解释的。

企业不想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应聘者也的确没有优秀到让企业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

一次次的打击让本来就自卑的和子更加渺小。

只有枫君会娶我这样的人了。

可是结婚是为了什么呢?

因为三十岁了必须要结婚。

因为大家都结婚了我也必须要结婚。

因为不结婚会被社会所抛弃。

因为生孩子必须要结婚。

所以。。。我呢?

这里有点题外话,我对婚姻的想法可能有点柏拉图。我觉得婚姻是相爱的两个人给对方的一个保障。我爱你,想和你一起生活,牺牲掉自己的自由,戴上镣铐把彼此锁在一起。如果不爱,那就纯粹可以看作是一场生意了。我图你钱,你图我貌。或者因为两个人抗风险能力更高,所以组成一个抗风险的家庭。但是和个性不和的人,宿舍相处四年都忍不住各种论坛发树洞吐槽,要在一起半辈子想想真是太可怕了。

————————第七集分割线————————

和子和男友分手了。

为什么分手呢?

因为永远不记得把袜子扔进洗衣机。

因为宁愿打游戏也不愿意陪和子出去玩。

因为不肯付房租。

因为不喜欢看电影。

因为很少为和子着想。

因为和子是不会计较的人自己怎么做和子都会笑着说没关系的。

和子一直在后退,终于退到了爆发边缘

如果不满的累积能被看到就好了。

像漏水一样沿着杯壁慢慢攀升。

这样决堤的时候你就不会傻愣愣问我为什么分手了。

题外话几句,伊古反倒是应该对找工作毫无同理心的人。大好年华,除了学习和恋爱,什么都不是大事。可是看到和子爆发的时候,他会小心翼翼地安慰,道歉。该怎么描述呢,少年人特有的纤细温柔吧。在弹幕一片女主那么废物,恋爱工作都不行磨磨唧唧的指责里面感受到成年人的无情啊。世界上有风风火火优秀的职业女性们,也有磨磨唧唧的失业女青年。前者值得敬佩,后者也轮不到旁观者站在高处指指点点。谁能保证自己有一天不会和她一样呢?

————————第八集分割线————————

学园祭那一段的处理真的是太棒了。

那一边是青春无限的中学生。

这一边是站在谷底的成年人。

他们的青春太耀眼,让人害怕。

和子对伊古的认知是孤独的,早熟的,和自己兴趣相投的,但是看到那个和伙伴在一起普通中学生伊古的时候,和他相隔着的那十几个春夏秋冬像一道银河,划出了两个世界。

他有志趣相投的朋友。

他有同龄的暗恋他的女生。

他拥有正常高中生的生活。

他很快乐。

我不是他的唯一。

但是我却只有他了。

。。。。。。

和子站在那里无所适从。

我坐在电脑前,和她一样无所适从。

偶尔在放学期间坐一次公交车,看着满车穿着校服,叽叽喳喳的少男少女聊作业,聊喜欢的人的时候才会觉得时间过的那么快,快的让人害怕。

我快记不起来我在他们那个年纪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了。

是不是也那么青春逼人,闪闪发亮,对这个世界抱着所有美好的幻想。

同时和子也终于从结婚生子中解脱了出来,知道这样下去自己和枫在一起也不会幸福。但是又全身心放在了伊古身上,把自己的快乐完全依附于他,一个中学生。不是不对,但是这样的恋爱脑就算对方是正常成年人也让人害怕,总担心下一秒对方就要承受不起选择逃离。如果按照依恋类型来分的话,感觉和子是痴迷型依恋者吧。

————————第九集分割线————————

铺垫了一整集的这段不伦恋情要被发现。

和子原以为离开前男友选择伊古就可以甜甜蜜蜜过两人世界,结果发现在一起之后其实也和想的不一样。

地下恋情,不能牵手,不能炫耀。

在自己选择能做什么的时候,对方在想想做什么。

幸幸苦苦工作了一天想要两人世界,结果发觉对方忙着课外活动。

他不是圈养在家里等着自己回家的小狗,他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闪闪发亮的时刻。

然后她又开始害怕,逃避,压抑自己的不满独自消化。

想起在哪里看到过恋爱其实是四个人谈的,自己,对方,自己想象的对方,对方想象的自己。随着时间流逝,想象和现实开始拉近,有的人选择了接受磨合,有的人选择了退后逃避,开始新一段恋爱,做下一个梦。

而恰巧,和子是后者。

看到弹幕都在说和子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其实相比不知道要什么,我觉得她有一个脆弱的青少年恋爱心理。感觉高中时候的恋爱都是这样的,恋爱大过天,巴不得二十四小时粘一起,充满对方的每一个角落。变成社会人以后就会觉得恋爱不过是一小部分,蛋糕上的草莓,双皮奶上的奥利奥,就是个点缀,没有人会把它当正餐。

最失落茫然的时候遇到了已经浪子回头,有点起色的成熟前前男友,可以看出和子有一点点点的留恋。想知道为什么当初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没有浪子回头,怀念和他在一起sex的场景。最后那句还有碟没还我觉得是一种隐形的或者无意识的引诱,我们之间还有那么一丝丝纠葛,要不要旧情复燃。

题外话,东亚文化里对女性关于性的需求一直避而不谈,但和子在剧里在sex方面一直很主动,看到很多人表示接受不了。但是想想在各种青春美剧里面睡来睡去都觉得很正常,不会有人指责主角满脑子都是sex。这个事情其实还蛮有趣的。

另外安老师这个造型一出来我分分钟跑票了。_(:з」∠)_有这样的前男友不吃回头草不行啊。

——————第十、十一集分割线—————

首先,一起来回忆一下刚开始的伊古,一个没有朋友的转校生,孤独,文艺,所以才会和和子越走越近。之后成为朋友的也只有志趣相投喜欢电影的男生a和女生b。一个早熟,细腻,孤独,幼稚,敏感的青春期男生。他可能从没有想象过与和子在一起是多少大逆不道的事情。

在十五岁的男生的脑子里,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有什么错吗?

他知道这不被大家接受,但也会天真的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当留言被传开,他独自在楼梯口吃饭的时候终于明白,自己的世界里有那么大一块崩塌了。

像一个溺水的人一样,小船渐渐离你远去,能拉住的就那么一根浮木,你就忍不住把它抓得更紧。伊古对和子产生了病态的占有欲。

现在我也只有你了,我为了你失去了我的朋友,所以你的世界也只能有我,你离开的话我就一无所有了。

而与此同时,和子也被成人世界的烦恼困扰。成年人的世界远比学校复杂的多,这个超过了伊古所能理解的界限,就像和子看着校园祭上闪闪发光的高中生一样,工作结婚一样横在伊古面前。无论怎么努力都是个高中生,什么都做不了。【话说弟弟闹脾气那段我觉得演的挺好的】

很欣慰看到和子反倒在一片混乱中有了提升,她终于有了战友。同事也有年下的男友。她是和和子是完全不一样的人,完全很清楚自己要什么,觉得结婚不在自己人生的必须完成上,把修家具当做爱好,所以不想全职让自己太累,就算赚更多钱也不愿那么做,鼓励和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大大方方的把自己的恋爱观和小男友展示给和子。是勇敢的成熟的独立女性。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只在乎自己的声音。

和子也从辞职开始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前男友因为是安藤政信演的搞得我有滤镜。摘掉滤镜来看,前男友被前妻背叛,经历过那么多,现在只想找一个合适的人结婚生孩子好好过日子。

和子是个合适的对象,脾气好,不吵不闹,生活习惯合适,相比重新费力追求磨合一个新人,这个老友实在是上上签。

他带来了和子之前的梦想。

合适的人,结婚,生孩子。

【加上是安藤先生真实的心动】

命运弄人,如果早一点的话,也就没有和伊古这一段了。

题外话,从身边来看,出轨真的只有一次和无数次,一岁到一百岁,浪子回头这种事不存在的,不分男女。

————————大结局分割线———————

什么样的爱情是好的爱情呢?

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零一个说法,但是在我看来好的爱情就像氧气。在互相成长中也能给予对方足够的自由。不是互相捆绑对方,相拥着深陷泥潭裹足不前,而是互相帮助互相成全。

你有当导演的梦想,那我就放开你,让你好好追梦。

我有开电影院的梦想,那我就来到新的城市,变成新的自己。

深陷这段感情像糖的话,分开就像药了。

很苦,很难受,无尽的眼泪和绝望。

但是人啊,是最能自我修复的生物。时间会抚平所有。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可能回望的时候还是会难过那么一阵,但是绝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了。

大结局最后的最后,大家还是活的很好。

前男友找到了新的恋情,有了合适的家庭生活。可能经历过了和和子的失败,他知道怎么样做一个更有责任感的男友和丈夫。

同事依旧在做电影相关的工作。

导演依旧是导演。

前前男友依旧深夜在酒吧流连。

和子和伊古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自信,勇敢。

每个人都得到了最好的结局。

终于到大结局了,我以为没人在意我这边更不更新没想到还能看到催更有一点感动【嘤嘤嘤】

当做是和子的成长也可以,当做是禁忌的不伦爱情也行。不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都当一场梦嘛,看到了不同的世界体验了不同的人生。尝试着用另一个人的眼光来看这个故事,不是很有趣嘛。

最后的最后,虽然很难,也希望大家能遇到好的爱情吧。

那肯定是很少很少的,或许一辈子都不一定能等到。

但是人生总要有那么点坚守的东西吧。

或者是爱情,或者是其他东西。

 4 ) 高三党关于结局的个人解读(第一次剧评,写的不好请见谅)

首先直接摆明我的观点了,结局两人应该是在一起了。

众所周知,月有阴晴圆缺,正符合标题"月",今天是上弦月,隔几天说不定就满月了。而在和子说分手之后,"几年之后"时间很长,足够改变一个人,当然两人也实现了各自的梦想,这正如《爱乐之城》中一样,但也和《爱乐之城》不一样。

《爱乐之城》中,女主与别人走到了一起,但剧中不同!和子的前前男友一个人坐酒吧里,前男友都结婚了,自己依旧单身,伊古都上了海报。试想一下,一个可以上海报的男人,一定小有名气,会缺女朋友吗?可伊古依旧一个人。况且,结局的总总都是往好的方面发展的。

所以说:单身的两人,终于通过自己的奋斗努力克服了生活上的"阴晴圆缺"走到了一起。

◤还是在此安利一下本剧,鄙人还只是个高中生,初看此剧时,有很多类似情节多多少少都有类似的经历,很多对白或场景都仿佛记忆重现,所以很有感触,(小声bb:只是2个月差距,不是十几年)分手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没有未来,但预知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未来,相信自己通过当下高三的拼搏,换来和她在一起的未来❤❤❤💙💙💙◢

 5 ) 热爱电影的30代女性的自我觉醒

狭路相逢勇者胜。

但是不同文化里对于“勇”的阐释却是不一样的。

在美国,两个人见面,你要直视对方的眼睛,用力地握手,微笑着,清楚而大声地说出你的名字和Nice to meet you,对方才会对你回以足够的尊重。

东方文化强调的却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日剧里如果看到主角对着另一个人土下座时,跪在地上不起的那个往往才是这场交锋里的胜者。

一直对枫君唯唯诺诺的和子对着交往4年同居3年的男友土下座,趴在地上说出了“请和我分手”时,那是她第一次如此强势。枫君第一次慌了,流着眼泪求和子留下来,但是和子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斩断这段关系。

曾经亲密的恋人最后却演变成了如此的对立关系,真是可悲。

准确的说,不是对立,而是单向的厌恶。和子或许也曾为自己劈腿对枫君造成伤害而自责过,但在她对着枫君土下座的那一刻,我相信和子是无比憎恨枫太的,这个浪费了自己4年青春的男人,这个到最后还以为自己只是因为遥控器而生气的男人,这个从不愿意为自己做出任何改变的男人。

我特别震惊的是豆瓣上有一条短评说,“全剧最惨的是枫太,没做错什么事还被绿了。”

我想反问的是,在和和子的这段关系里,枫太做对过什么吗?

生活上的琐碎细节就足够让所有曾经的温存消失殆尽:霸占着遥控器,从不把袜子扔进洗衣机,不做任何家务,比起和和子吃饭更愿意打游戏。

而更要命的是这个男人打心眼里看不起和子,觉得她没有才华没有能力,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压她的梦想,声称自己都去公司工作了凭什么只有和子做自己的喜欢的事,过的那么舒服,不公平。

这是怎样软弱无能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自己没有能力,没有勇气,没有梦想,只能靠打压女朋友来获得一点可怜的安全感和自尊。

更何况还是和子一直在垫付全部的生活费。还留着这样的男人干嘛?

(扯出去说几句,导致日本这种压抑的令人窒息的男尊女卑社会秩序出现裂痕的原因之一,是日本经济的衰弱。日本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男女双方都工作,因为男方一个人的收入已经无法供养整个家庭了。在这背后是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终身雇佣制度的衰落。在枫太和和子的故事当中这点体现的非常明显。)

当然和子也有过错,她最大的过错就是没有早点甩掉这个男友,留着他一年又一年耗费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和子一味的忍让某种意义而言对男友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她不断地退让是因为她相信只有枫太是把她作为第一选择的人,而她没有权利选择别人。

32岁,女性,无固定工作。日本社会没有给这样的人留下任何选择的余地。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和子不断对自己喃喃自语:是的,枫太很适合我,我们会这样一直幸福下去。和子很清楚,在社会的要求下,除了和已经交往4年的男友结婚生子自己别无选择。

和子的觉醒,是从开始意识到自己还有别的选项开始:可以和交往4年已经不把自己当女人看的男友分手,可以享受性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可以和比自己小15岁却志同道合的伊古君交往。

但当和子离开枫太,和伊古在一起之后,却发现他们依然没有选择的自由。因为他是高中生,而她是比他大了15岁的成年人。和子和伊古在一起不仅违反了社会伦理,和未成年发生性关系也违反了法律。

真正让和子获得自由的,不是遇见伊古,是电影,是她对电影的热爱。

和子和伊古之间,如果没有电影作为连接的纽带,确实可能如同豆瓣的另一条短评所言:30岁的女人错把无趣中的刺激当作爱情,十几岁的男生错将懵懂的性意识当作爱情。但因为有了电影这个共同的兴趣爱好,因为喜爱同一个导演的作品,这段突破世俗伦理的恋情变得非常合理和真诚,甚至可以承受住最后那样一个理想化的结局都不显得突兀。

现实令人窒息,好在,有电影。

只有在电影里,和子才能突破平庸无聊的生活,逃离对30代女性设下条条框框的残酷的现实社会。并不是电影本身的内容是令人开心的,而是电影提供了情绪的出口,在现实之外创造了一个平行世界——在那个时空里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剧中电影《没有感情的海》的剧情,和真实世界里和子和伊古的故事形成了互文。电影当中男女主人公是相爱的,在使人丧失感情的病毒蔓延的世界里,他们是幸存者,是少有的尚存感情的人类。最终女主还是感染上了病毒,眼里流出血红的泪,纵身跳入了大海。但这不意味着结束,恰恰是新的世界的开始。

和子和伊古在电影取景地海边的“诀别”同样不是结束,而是两个人的重生。几年之后当他们再次重逢之际,和子实现了自己开电影院的梦想,伊古也真得成为了一名导演。电视剧最后是开放结局,但在我看来却是再显然不过地暗示了两个人会再续前缘。伊古已经成年,两个人已经不再受到社会伦理和法律的限制,而且追逐梦想的二人也不会再互相猜疑和束缚,还有什么能够阻止他们在一起吗?

电影的最后人们也不再害怕失去情感,因为他们意识到即使失去情感,人们也能够活下去。

说实话最后结局竟然如此光明和温暖,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不过想想这本来就是一个女性成长故事和向电影致敬的故事。主人公有着足够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在看清了社会的不公之后仍然对生活充满希望,这难道不是真正的强大吗?

这部剧的剧本几乎无可挑剔。一开始丢出的问题——30代女性在社会中生存举步维艰的问题其实异常尖锐,而且几乎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不少像这样一开始问题切入点非常好的剧本,因为命题过于宏大,便中途偷换概念落脚到一个很特殊的情况,看似解决问题实则避重就轻,典型的反例就是《坡道上的家》。

恋之月的剧本最后不仅圆了回来,还是用一个happy ending圆回来的。巧就巧在用电影作为反抗无聊的现实和不公的社会规则的武器,于是在揭露残酷现实之后依然很好地完成了女性成长的主题,最后给出的解决方式也不显得过于理想化。

电影的部分也让这部剧和其他类似的女性视角的“突破伦理”的剧(比如《昼颜》和《双重幻想》)完全区别开。

关于电影的彩蛋很多,尤其是每一集的标题大都是一些著名的电影名称,英语的我没有查,日语的我认出两部:“台风俱乐部”和“青春残酷物语”。好几集的运镜也堪称是电影级别的。

很久没有看过如此精彩的日剧了,从导演功力、演员演技,到剧本都接近完美。给我十颗星都不够打。

而且借用日本人惯例的思路:这竟然还是一部能让人变得更元気的剧!

2020.2.28.

 6 ) 不一般的深夜剧

开始进入了工作阶段,为了弥补大学的荒废,现在只有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难得的休闲时间都花在了一般的游戏和综艺上,没怎么追剧和看电影了,一来感兴趣的日韩剧浏览了一遍,感兴趣的不多,二来没时间弄这种我平常上瘾的无法控制的东西。今天难得放假,想看恋爱剧(而且现在大多常规类型的恋爱剧都失去以前的兴趣了),后来没想到被这部深夜剧吸引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15岁的高中生和31岁的姐姐的设定吸引的。原因是最近澳门也发生了几件有关未成年人性行为而被告或者揭发的事件,感叹当代男女关系的主动,也因为旧Dry工作而想要看福利。毕竟男人。。。

进去之后可以说下面几个地方击中了我的点:

一、是逼格,逼格展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画面的处理,其实大致可以看到两种色调,一种是很清新、梦幻的,另一种则是深沉而稍稍阴暗的蓝色色调。而且是统一的,每当到恋爱过程,符合女生是美好的想象,可是当到了进一步发生肉体上的关系,无论是和谁,都立刻变得所谓的“现实”吧,其实不太懂真正的用意但风格统一而鲜明,这点就让我对自己看这样的深夜剧感到自己不一般。接着是里面的电影情怀,其实无论是隐而不漏的“肉戏”,镜头的运用,其实你可以感受到导演是有用心去设计的,而且难得的比同期的一些主流日剧来得“用心”,处理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是起码不是那些常规镜头是不是。最后是一些隐喻的物件的设计,这可以说是导演和观众的进一步的隐藏交流,一旦你感觉自己猜到导演表达的用意,你就可以沾沾自喜,这也是观影的乐趣和魅力之一。当然也可以说成是阅读理解,可如果连一定的“阅读理解”的题目都没有,你怎么形成观影上的“落差”和“差异”?而且在深夜就看到这种设定,总是如拉面里看到居然调料里有鸡蛋的惊喜,而且设定的相当不俗。扭蛋、内衣、鞋子,这种在暗地里表现女主所谓“天真的”、“乐观的”(加引号是不知道怎么形容,言语匮乏而用这种简单的词总感觉有差异)恋爱观,总是憧憬这平凡的日子里被“眷顾”,而且这种“自欺欺人”的“一定会抓住”可以说切中了普遍“恋爱心理”,到最后有勇气坚持这种超理想主义的先不讨论是否正确的几乎是极少数的,这就是最后普世价值观带来的理性。即使抛开道德,你也没勇气在31岁还等一个男孩10年,而且这个冲动只是源于原始的被压抑的欲望。社会普遍经验告诉你输不起,你就不敢赌,换个方向,你也明白,那种“眷顾”,只是被社会变态压抑下的荷尔蒙的躁动。我才,他们最后肯定不会在一起的,原因是导演拍得那个海上面两人互相靠近的镜头,毕竟还是有两个膜,一旦捅破就掉入海里。而且目前(第五集)两人都没进一步发生关系是符合我预期的,毕竟这样高级,颇有设计的意味,尤其是那经期的设计就再明显不过了。

二、是台词,这个看剧就懂,反正不是那种你侬我侬,或者撕逼台词,而是富有文学性的,有点意味的,暗藏观点的东西,最明显的就是那“什么我认为电影只要过程好看,即便结局一般,我也同样会认为是好电影。可是如果是恋爱,那就是一无所有了吧。”好像是这样。

三:是演员,那个样衰的男主(之前那个最终幻想女孩),那个好像某个当红日本女星的新人,即便是那个浓眉的中学生,演技都是很可以的,不会令人跳戏。而且福利还是蛮多的。

这就是我感觉这部剧不一样的地方,推荐大家看,也不耗时间。

 7 ) 啊啊啊,结局是he!he!he!

看到最后我才想写影评的,最后结尾真的跳脱了俗套,升华了主题,让我从4星升到5星(虽然我真的还蛮容易打高分的)。写几点吧:

第一,有些人看不懂结局,我认为结局肯定是he,理由如下:1、六年前和子和伊古在摩天轮上说了各自的梦想,和子说想开一家小影院,放自己喜欢的电影,而伊古说自己想成为一个电影导演,还说要把自己导的影片在和子的影院里放。然后镜头一转,他们来到冲原导演电影结局的海边,和子虽然依然爱着伊古,还是选择分开。六年后,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因此,接下来就是像伊古说的,带着自己的影片来找和子了。2、和子影院开业,以前她工作过影院的馆长也来了,带来了她的小狮子。这个金灿灿的小狮子是和子初见伊古时候在扭蛋机里扭到的幸运狮子,而这个小狮子就代表了让和子世界熠熠生辉的伊古。因此在结局的时候小狮子重新回到和子手里,也象征着伊古很快会重新回到和子的身边。3、海边伊古走之前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他说“我一定会回到这里的”。(我看不太懂冲原导演的白衣男子和红衣女子的故事,每集都有但是我都跳过了。有人因为红衣女子跳海就认为是和子和伊古的故事是be,我不认为那部电影象征着和子他们的故事,相反最后和子他们会重新开始。理由也是有的,不写了)

第二,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情。如果导演来回答这个问题:你选择的另一半会是深爱你的人还是你深爱的人,相信她肯定是选择她深爱的人。一个是被动接受别人的爱,一个是你主动勇敢的追求爱,这个差别可太大了。和子四年前接受了爱慕她的枫太,而枫太也如他所言的一直爱着她,原谅和子出轨,自己也能顶住诱惑没有出轨,但是枫太是个直男,他对和子的爱经过生活的蹉跎,早已变了样,他会有意无意的打击和子,而两个人几乎没有共同活动和爱好,生活变得索然无味。和子遇到伊古,应该是幸运的,伊古来了,和子的生活都有光照进来了。一定要勇敢追求自己喜欢的人,喜欢的生活呀!

第三,能让恋爱双方都变得更好的爱情才会结出真正的果实。每一段感情都是因为心动,一颗心打动另一颗心,都有一段美好的开始,但是如果关系中只看到爱情,只有自私的占有,那肯定会让两个人不会长久。初尝禁果的没有安全感的伊古占有欲很强,和子发现随着他们恋情的曝光伊古失去了学校的朋友,开始怀疑她会出轨寸步不离的守着她,不想上学完成学业,所以就算和子仍然深爱着伊古,但是选择和暂时分开。为了更好的相遇。

太晚了,先睡了。以后想到再补充了

 短评

这世界真是对女生不公平,30岁之后连真正想要爱一个人都得考虑现实。

2分钟前
  • 中华田园人
  • 力荐

他妈男友真是吃相难看的傻逼。不交房租和生活费,还处处打压看不起没正式工作的女主,我一男的都看不下去了。

5分钟前
  • 陶华碧&王守义
  • 推荐

最touch不是在女主与两位限量版之间的摇动,而是觉得女性在生活在社会真的是举步艰难

6分钟前
  • 被喵抓了一下
  • 推荐

監督19歳?!!!

7分钟前
  • 煮竹
  • 力荐

人如果太害怕寂寞了,多半是因为向别人索求的太多了,还是多磨练下自己吧。

9分钟前
  • 纯Jun
  • 还行

我要努力保养我自己了,争取让我在三十岁的时候有勇气勾搭15岁的小奶狗。

12分钟前
  • 芝芝莓莓🍓
  • 力荐

妈的,居然看哭了……一直到十一集才发现,我是用全盘否定的世俗眼光来看待这段始于欲望的不伦之恋,可这恰恰是女主角背负了三十年想要摆脱的东西,也是我想要摆脱的东西。这竟然不是一部让人想要恋爱的剧,而是在劝诫人好好地生活。”“三十岁还可以从头再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吗”“没有天赋也没有运气的人,抛弃了世俗的幸福,还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吗”到最后,他是少年成名的天才导演,而你只能花掉所有积蓄在小镇开一家小小的电影院,这公平吗?但这已经是我们所能拥有的、相夫教子之外最好的结局了。

15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女主心理描写特真实…………不过遇到年下小狼狗就是电视剧美好想象啦……

17分钟前
  • Shizuku
  • 推荐

穷逼还是不要幻想包养小男孩了,找份像样的工作要紧

22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片尾的画面惊艳到我了。女主的颜并未感觉显老,三十岁的身子却有十五岁的幻想。色调是女主脚上的球鞋,夏日与恋爱的搭配。不足之处:如果电影好看,又怎会在结束之后睡的连旁人来了都不知?如果右手受伤了,又怎会将手机放在不常用的右边口袋?

24分钟前
  • 荒白
  • 还行

我这奔三的人就指着日剧幻想一下年下忠犬男友了……

27分钟前
  • Letgo
  • 推荐

这才是我喜欢的日剧思路,就让日剧在这种三观不正的邪路上继续沉沦下去吧,拜托

31分钟前
  • lacrimosa以泪洗
  • 推荐

黑马剧情,太真实了,不多赘述的真实……男主不好看,女主好看,有人看不惯可能是年龄还没到吧,或者没有太多人生经历吧,31岁看这个简直符合心境……

32分钟前
  • linn
  • 力荐

神尾小哥一个十九岁的少年怎么把船戏演的这么又欲又纯情的啊!!!

35分钟前
  • 一只楠风过境-
  • 力荐

1.十五岁的男孩错把懵懂的性意识当做爱情,三十二岁的女人错把无趣中的刺激当做爱情,错误和错误在一起是没办法有好结局的。2.整部剧最可怜的是阿枫,什么错事都没做,结果被绿又被抛弃。3.导演竟然比我年轻。

39分钟前
  • 废话很多
  • 还行

(0913炸改五星。我的妈呀!!!6集小狼狗出现的时候,我的尖叫和我的心跳持续处于高频状态!!久久不能平复!!!太赤鸡啦太赤鸡啦!!)下次轮到我为你百倍效劳!!!哈哈哈哈哪里去遇见这么可爱有礼貌的小男生啊!!

44分钟前
  • 77
  • 力荐

曾经以为真挚的恋情会像扭蛋的稀少款一样珍贵,却被日复一日的疲倦感淹没。当被夏日的光一瞬间点燃,终于有机会直视世界新鲜与纯真的一面。同款球鞋,弹珠汽水,雨后彩虹,胶卷残片,遗失的学生证,倒闭的映画馆,学园祭的泡沫,不理想的就活,落满地的枯叶,化作烟雾的朝霞,电影拍摄地的巡礼。最后奔向大海的红色帆布鞋以及坠落的月亮。夏天的恋情是由这些东西构成的。或许三观有些问题,但整部剧拍得太美了。松本花奈和酒井麻衣执导的几集镜头语言很特别,可以看出来明显的女性特质,德永绘里也终于有了代表作。

47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就算31单身未婚也不会和15岁的小朋友搞在一起好么,别yy了

49分钟前
  • 太阳糕
  • 较差

太现实了,心理描写超细腻。与其说是不伦,不如说是在剖析三十代女性丧气的生活情感状态。得不到尊重,不明白自身存在的意义。没有失去梦想,但也没了追逐的力气。15岁无忧无虑的笑,是30岁渴求的救命稻草吧。

54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其实你想想为什么男人睡比自己小十几岁女孩儿的情况司空见惯 变一下性别就被当成离经叛道就知道女性在这个社会想要不成为附属品有多难。非常有创意的镜头和非常真实的心态捕捉

58分钟前
  • Serutopi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