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风阵阵2018

恐怖片其它2018

主演:达科塔·约翰逊,蒂尔达·斯文顿,科洛·莫瑞兹,米娅·高斯,杰西卡·哈珀,西尔维·泰斯蒂,安吉拉·温科勒,玛高莎·贝拉,英格丽·卡文

导演:卢卡·瓜达尼诺

播放地址

 剧照

阴风阵阵2018 剧照 NO.1阴风阵阵2018 剧照 NO.2阴风阵阵2018 剧照 NO.3阴风阵阵2018 剧照 NO.4阴风阵阵2018 剧照 NO.5阴风阵阵2018 剧照 NO.6阴风阵阵2018 剧照 NO.13阴风阵阵2018 剧照 NO.14阴风阵阵2018 剧照 NO.15阴风阵阵2018 剧照 NO.16阴风阵阵2018 剧照 NO.17阴风阵阵2018 剧照 NO.18阴风阵阵2018 剧照 NO.19阴风阵阵201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3 05:14

详细剧情

  1977年,德国正值于冷战时期。少女派翠西亚欲参与革命而离开柏林当地知名的顶尖舞蹈学校─马可斯舞蹈学院,于离开柏林前探望了心理医生约瑟夫。约瑟夫对其所言的舞团所发生之事产生疑惑。也使其回想起与他逝去的妻子的过往。不久后派翠西亚便失踪了。  另一位来自美国的少女苏西前往柏林就读马可斯舞蹈学院,艺术总监白夫人对她的表现非常青睐,便想她取替派翠西亚培养成下一个明日之星,而派翠西亚的好友莎拉及欧嘉也告诉了苏西于舞团所发生的事。  自派翠西亚失踪及欧嘉离奇死亡后,苏西的到来也使灵异现象接二连三的发生,而随着苏西一步步取代舞团首席,苏西也变得越来越怪异。莎拉也渐渐发现学校深处的腥风血雨。而约瑟夫也将慢慢揭开这所由白夫人领导的学院背后的黑暗历史。而发生的一切也记录了柏林在历史中被遗忘的一面。

 长篇影评

 1 ) 和 Pina Bausch 一起跳芭蕾

(大量剧透慎入)

在一个古典的荷兰天气 (aka 阴雨连绵阴风阵阵)看了 2018 年重制版的 《阴风阵阵》:

1. 我真是失了智,要在荷兰看意大利片 - 我以为只是有一点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台词。结果 30% 的时间对着荷兰语字幕的德语懵逼,10%在猜测浓重德语口音的英语在说什么。

以及女巫白夫人跟我们的(来自比利时的)国际法老师一个鬼样,讲到中间突然开始扯 French is a superior lanaguage. 然后女巫白夫人就开始跟女主法语对话了喵喵喵?

2. 一句话故事梗概:皮娜鲍什于 70 年代德国柏林与骗子合伙开了个现代舞团练习黑魔法为骗子续命,结果骗子反而唤醒了被其冒名顶替的恶魔,然后被秒杀。

导演你跟我说说 Mme Blanc 设定为一个大烟枪真的和 Pina Bausch 没一点关系?

当然这是我毫无根据的一家推断。一方面,文德斯拍的《皮娜》中其中几个小节给我蛮惊悚的感觉。而另一方面,听说学舞蹈的蛮多靠吸烟来缓解精神压力,包括 Bausch 本人。

这是已逝的现代舞大佬 Pina Bausch. 她曾在阿莫多瓦的《对她说》里跳《穆勒咖啡馆》。Wim Wenders 一直想给她拍个片,遗憾的是最后只能做成纪录片《皮娜》,推荐。另外她的《穆勒咖啡馆》也很有趣。就是比较难找。

这是调皮的 Tilda Swinton.

3. Thom Yorke 大爷的配乐真赞。虽然和电台头给我一贯的感觉一样,很丧,从头丧到尾。反而原来的哥布林乐队的强烈的电子风配乐更有恐怖气氛。

4. 导演扯了一堆 70 年代的德国和美国时代背景。从美国俄亥俄大农村强烈的破败气息,到电影中反复出现的恐怖组织德国红军旅 (Red Army Fraction, aka Baader-Meinhof) 及其刺杀事件。以及 70 年代的女权主义隐喻。

结果是电影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太散,然而缺乏一个连贯的 argument. 导致作为恐怖片本身并不怎么恐怖,而更多像是一部有强烈时代背景的惊悚片。比如开头俄亥俄大农村那么长的段落,其实和整体剧情关系并不大?

惊悚的点主要在于超级现代的舞蹈 - 然而电影中的编舞估计远远超前了电影的时代设定?开局的舞蹈叫 Volk (人民)是想借荣格理论暗示什么么?

关于纳粹的芭蕾舞者又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了。第三帝国历史上除了极少数的舞蹈家,对现代舞的态度基本上就认为其是“下流艺术” (Degenerate art / Entartete Kunst). 需要深入了解的话可以参考 Hitler's Dancers: German Modern Dance and the Third Reich, by Lillian Karina & Marion Kant.

5. Tilda Swinton 除了 Pian Bausch, 不但演了一个完全看不出来的老太婆骗子女巫,还演了一个 70 岁的德国男人去演心理学家,真调皮(见上图)。其中 Lutz Ebersdorf, Ebers = Swine, dorf = Town.

6. 和老版剧情关系不大。故事从弗赖堡小镇搬到了东西柏林大都会。除了人物名字和原始设定以外和老版没有关系。老版的画面对比度更高,而新版大多数时间都是灰蒙蒙的西欧深冬气氛,呆过的人都知道不见阳光有多抑郁。

新版远胜于老版的一点便是编舞。老版中的舞蹈元素更多是作为一种软色情暗示的存在。虐杀美丽的少女便是铅黄电影的一种元素。事实上老版中舞蹈学校作为女巫集会之地是让一部份人不解的。

而新版中舞蹈则成为了语言及仪式的一部分,同时负担了推动剧情的作用。女主是靠一场接一场的舞蹈,觉醒了自己身体里的恶魔。

7. 这电影在字幕滚完之后是有彩蛋的。彩蛋就是觉醒的女主在你脸上画个符。这个符咒似乎和最后一章中强迫医生遗忘一切的符咒是同一个。

大概许多松散的线索在可能的续作之中会被串在一起。老版拍成了越来越差的女神三部曲。或许新版会越来越好?

如果有续作的话,还是蛮期待的!

老版的女主 Jessica Harper 在新版中演了心理医生 Josef 已逝的妻子。Harper 在一口答应参加新作之后的第一件事是跑去报了个德语学校 - 她骗了剧组说自己会说德语。据说新版中对 Harper 最大的挑战是一边倒着走,一边用带有口音的德语和老公聊天。

总体来说,对于看过老版的观众,观影反而是一种不断地期待被打破的过程。这至少是一部有趣的电影。

——————————————分割线————————————————

亮点:美术,编舞,音乐,镜头。

缺点:剧情松散。

结论:新版电影的叙述展现了导演的熊熊野心。美术指导,编舞及音乐都让人非常享受观影的过程。过多的德语及荷兰语字幕让人出戏。以及最后导演用的线索太多,最后线索干脆就全散掉了。

晒一个姑娘与彩蛋的合影。I put a spell upon your face!

——————————————分割线————————————————

Yorke 大爷在电影开拍前已经写好了主题曲。

 2 ) 不知其深,看之无味

先是看了电影,然后才看了解析。两个半小时的时间,真的是几次想弃之,最终还是艰难的看完了。看完后就两个字,就这?论恐怖,却感觉被文艺的气息包裹着,论文艺,又时常透着阴森的气息。然后看了解析,才明白算是看懂了,也算是浪费了两个半小时。这种太过于文化地域的电影,感觉真不适合东方文化的我们看,里面的文化艺术等东西和天方夜谭差不多了。就像让一个天天吃鸡天天听流行歌的年轻人去听一场文静的古典音乐会一样,任旁人如何的解析如何赞叹如何褒奖,还是不可能明白,还是不可能懂其内涵。所以,这部片子不太适合普通爱好的大众看,很多推文和解析将之夸赞的,却都是不可信的,因为,这只适合那些西方人的,更只适合某一小部分有偏好的中国观众的。

 3 ) 艺术的力量

蒂尔达总是不吝于出现在这样的女性向作品里,她在电影中的主要角色代表了艺术:美丽却没有足够的势力。然而她的舞蹈确实一切力量的爆发点。她让女主跳,跳的再高点,脱离地面,脱离权利的控制再进入艺术的殿堂,艺术当然是最有力量的,它能让人的心灵发生改变,可惜艺术又是最容易被打碎的,权力重压之下往往艺术无可挣扎,无处生长。

 4 ) 《阴风阵阵 Suspiria》史上最美恐怖片,看完让人一种窒息的感觉

日本的咒怨,美国的电锯惊魂(之前推荐的丰胸丧尸等),中国的。。好吧。中国的恐怖片都不恐怖,但是中国还是都有代表作的,比如僵尸。这些飞燕小编我都有看过。就恐怖来说由于不同国家的,可以说极具不同的恐怖类型吧但是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阴风阵阵》 美国/2018/恐怖这电影可以说是恐怖界另外一个风格。看完的感受就是,实在太!恐!怖!了甚至如人的感受是:

你要求什么?死亡。 对...一种让我巴不得电影快点结束的可怕感受。

讲述了美国女孩苏茜来到德国一所历史悠久的芭蕾舞学院进修,结果在学校里遇到了一系列神秘事件、女学生接连遭到血腥残忍的杀害……经过寻访,苏茜发现这所学校原来是一群女巫的大本营,而自己将是下一个受害者!

最终,苏茜杀死了黑魔女,逃出了魔窟。

达柯塔强森和蒂妲史云顿两位女星的表现,应该是足以撑起《阴风阵阵》这部电影的两大亮点。感受角色制造出的强大能量,还有令人不寒而栗的气场、压迫感十足的阴风阵阵气氛。

《阴风阵阵》的表现手法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诡谲感:重度恐怖电影受众可能会对当中血洗画面的场景印象深刻、对当中的身体恐怖桥段不寒而栗、对片中的特殊化妆感到坐立难安;对一般观众而言可能无法马上说出观影后当下的感受。

但就电影本身的内涵而言,《阴风阵阵》可说是后座力强烈,让人在观影后不断思考,留存余韵的一部作品。

它存在着一种如梦境般感受的超现实感,每个画面是如此真实,但串联起来就让人摸不着头绪。《阴风阵阵》并非是单纯追求虐杀娱乐的惊悚电影,反而是以大量隐喻的元素,描述了人性邪恶面的劣根性,以及人逐渐投入某件事的著魔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告诉你一个心魔诞生的故事。

但若要将《阴风阵阵》描述成一部人性丑陋面的电影,其实也不尽然;当中让我好奇的是,片中不断穿插1977年发生的汉莎航空劫机事件,以暗喻东西德分裂的铁幕时代,那个人心猜忌、人民受权威压迫的诡谲气氛,是引发我好奇心的一个影像元素。

加上由蒂妲史云顿分饰的心理医生一角,暗示了跨越二战冷战世代的德国人,在白色恐怖政权下被压迫,如何在狭缝中求生,并见证这个舞蹈学院诞生恶魔的旁支故事;都再再说明了本片试图隐藏政治议题的野心。

它让我想起波兰电影大师-安德烈佐拉斯基1981年创作的《着魔》(Possession):同样以东西德分裂下的柏林为背景,藉由一对婚姻触礁的夫妻,妻子一步步被恶魔操纵以及丈夫心力交瘁的过程,描述了人心邪恶潜伏在不为人知的阴暗处,所谓「恶魔」在压抑的气氛下逐渐蔓延茁壮。

《阴风阵阵》的原作《坐立不安》,在1977年代的创作背景,同样在铁幕下的东西德,藉由恐怖惊悚的包装控诉白色恐怖政权压迫的手法,确实能够嗅出一丝暗讽政治现实的味道。

而《阴风阵阵》作为卢卡格达戈尼诺在《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后的惊悚恐怖电影,经典邪典电影的重拍之作,足以看得出这位电影大师对影像的敏锐度,解剖故事的能力,以及描写人心的精准度。

我喜欢故事透过达柯塔强森所饰演的苏西,对钻研舞蹈的专注度,一步步转换为着魔、陷入其中而无法自拔的铺陈;也喜欢格达戈尼诺经营影像、色彩以及运镜上的巧思;但我实在受不了本片过于破碎和难以下咽的剪辑与叙事方式;纵观而言有令我惊艳之处,亦有让我茫然的地方。

我们能够在《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看见那般缓慢悠闲的步调,描述两位男主角如何相遇相识、结合,并让观众感受到成长过程必经的痛苦与喜悦。

但在《阴风阵阵》中,仿佛就是一条前往地狱而无法回头的单行道,不断地引发你的好奇心而慢慢陷入名为邪恶的深渊之中。换句话说,《阴风阵阵》不像是《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般提供银幕内外双向的交流,反而是非常暴力地将可怕的感受塞入观众的脑袋里,不管愿不愿意,喜不喜欢。

邪恶之心的萌芽,或许正是如此。它其实一直存在内心的深层之处,等待所谓「叹息」、「黑暗」、「眼泪」之母的催化。众女性角色的编排,透过心理医生的男性凝视作为见证,似乎也代表着当年女性受迫、女权意识尚未启蒙的时代气氛,一个渴望反扑的出口。

总总暗喻的手法,是需要观众们专心思考、感受剧情背后所想要传达的涵义。

白夫人与苏西,亦蒂妲史云顿与达柯塔强森两个角色的权力关系,在本片中的变化相当精彩,却也并非如过去我们看到的政治议题电影显而已懂,反而台面下的互相影响、权力消长的过程,才是《阴风阵阵》想要塑造的感觉。

而片尾最后的伏笔,仪式性的桥段说明了新旧世代的交替,却也似乎暗讽了旧世代的残存,仿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般的伺机而动。当我们探讨人性的负面影响,用如此隐讳的手法描写邪恶之神的诞生,角色间的权力转移,正是透过具象化的邪神,将「邪恶」概念具象化表现,传达出人心捉摸不定的可怕。

《阴风阵阵》作为一部惊悚恐怖电影来说,可说是相当特别的一部作品:它有着演员们精彩的表现,也有着丰富多元的元素,同时以一个充满黑色、奇幻色彩的口吻,暗喻了冷战铁幕下的政治迫害,以及人性猜忌的权力斗争。每个元素都让人惊艳,但全部串联起来却生硬地让人难以下咽。

它并非是一部娱乐性高的恐怖电影,反而需要慢慢适应、做好心理准备,感受影像气氛的作品;

!!!

至于怕血、无法接受身体恐怖的观众朋友,奉劝您最好考虑清楚,心脏练强壮点再来吧!

 5 ) 堆砌

我很喜欢瓜导拍的“度假”电影,不管是《假日惊情》还是《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看到他要翻拍《阴风阵阵》,还蛮惊讶他会怎么去翻拍这样一部电影,为此还特意去看了老版的《阴风阵阵》。老版的《阴风阵阵》,其实在表演上有点一惊一乍,老版本被人深记的应该是电影对色彩和音乐的运用。看到瓜导的《阴风阵阵》预告,会发现他剔除了老版的色彩,采用了更阴沉的色调。而预告片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应该是里面效仿了很多女性行为艺术家的作品,这一下就让电影的B格上升了很多个台阶,期待值爆表。联想到近几年的ME TOO运动,大致也会知道为什么瓜导会拍这样一部反映女性主义觉醒题材的电影。

但是,这部片子没有我想象中的好。看到在威尼斯影展上的评价,会是一部两极的电影,我以为我会是喜欢的那批人,但这部电影比我想的好像“肤浅”很多。

刚刚有说道色调,其实这个色调是我喜欢的色调,灰冷的色调也很符合东西德时期的间谍氛围,当然这也是故意做旧的效果。整部片子的色调很容易让我想起同样间谍题材的电影《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同样是冷战时期的背景,所有颜色都被套上一层高级灰,让电影看起来特别的高级又克制。而这部片子的冷冷的镜头语言也让我想起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的另一部电影冰天雪地《生人勿进》,同样都用冷色、克制的镜头去描绘恐怖、可怕,最后又带有一丝温馨的故事。

这部片子让我了解了很多先锋的女性艺术家。

Blanc的形象直接参考了皮娜·鲍什,蒂尔达·斯文顿还是很好的诠释了这个舞者。而里面一些蒙太奇的闪回“中邪”画面参照了Francesca Woodman、Ana Mendieta、Claude Cahun这些先锋女性行为艺术家的作品。但是瓜导并没有去探寻其中的奥义,而只是把他们图形化用在了闪回的画面中,图形化这些作品,让其称为恐怖的表现形式。当然从故事的主题“女巫化”用这些画面去表现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就好像暴殄天物一样,只是做到了图形化的堆砌,起到了恐怖的作用,而没有其他意义。

电影里还一直穿插两德当时时局的播报,关于红军派、汉莎航空劫持事件,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纳粹集中营。但是这些点感觉也只是在提示时间、起到一个背景作用,并没有跟故事的所要表达紧密结合一起。跟上面用到的先锋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一样,都是只起到了展示堆砌作用,而并没有实质上的所指。

而且看片的时候,几段舞蹈跟故事的平行剪辑,看得我也很不舒服,这边背景音刚上来,就被切到平行故事过去,感觉舞蹈的流畅性被很大的打断掉。总之,两段舞蹈的剪辑,都没有太多震撼到我。而最后的高潮,在血红色的献祭中,也感觉一片混乱,拍得也不够阴邪,只能感受到像被低音震模糊了一样。

可能是我对这部片子的期待值太大,最后落差有点大。但这不是一部不好看的片子,不知道是不是考虑到商业的关系,很多东西都表现得不够大胆、彻底、邪,所以最后感觉这也只是一部很平常的作品。

 6 ) 新版《阴风阵阵》之隐喻系统全解析

在影片《阴风阵阵》里,我看到了导演卢卡·瓜达尼诺喷薄的表达欲。

他像是被前作《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憋坏了,于是在这部电影里拼命走向自己的反面,抛弃清新的情爱,拍了一部恐怖片,又不肯安分地往里面猛加私货,最后几乎把一部恐怖片拍成了严肃的现实题材电影。

我这么说好像是在讽刺,其实不是的。

准确地说,我为这部电影感到兴奋。

尽管还是能看到很多问题,但我兴奋于它的颠覆性,以及在恐怖片类型上的探索。

与老版《阴风阵阵(1977年)》不同,新版并没有把焦点放在视听语言上。当然,它的视听体验也绝对不差,只是并非重点。

瓜达尼诺的野心或者说兴趣在于文本层面。

他不是要做个单纯吓人的东西,而是在电影里融入了很多作者性,包括他对于历史、宗教、政治、巫术、女权、恐怖主义等的看法。

要把这么多元素塞进一个文本里,自然相当困难。这也是影片口碑两极化的分水岭。

对于单纯想寻求视听刺激的观者,这部电影显然太闷了。

但只要你细看下去,透过它表面有关女巫的故事,看到导演试图去探索的真问题,就会越看越有滋味。


(以下文字涉及大量剧透)

影片最浅层的故事其实特别简单,讲了一个转世的“真神母”击败“假神母”获得重生的故事。

“神母”这个概念来自德·昆西的诗文集《来自深处的叹息》,里面提及了上帝创世前有三位神母:黑暗之母、眼泪之母、叹息之母。而影片的女主角苏茜就是叹息之母的转世。

她起初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却被冥冥中的一股力量牵引着来到柏林。

那是1977年,正是冷战时期,在柏林墙附近有一家舞蹈学院,被一群信奉神母的女巫控制着。这群女巫因为权力斗争分成两派,一派的首领是自称神母之一的玛寇思,实际是个冒牌货,另一派的首领是舞蹈家布兰科。

苏茜来到这里,很快成为领舞,却也发现了女巫们的秘密。原来她们开设舞蹈学院的目的,是帮女巫头目玛寇思挑选少女,作为续命的容器。而所谓舞蹈,不过是这场夺命巫术的仪式。

最终,苏茜潜藏的意识苏醒,在最后的仪式上,她现出真身,并召唤恶魔干掉了玛寇思及其党羽,之后清除了所有人的记忆。

至此,叹息女神终于归位,舞蹈学院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或者说,将继续其隐秘的罪恶。

表面看,就是这么个故事。

但是下面,我要开始引申一些东西了。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试图去容纳至少三个层面的表达。当然,这个多义性做得并不够严谨,也确实有难度。

这三个层面分别是:两德、革命和女权。

其中,“两德”这一层表意是最浅白、也最直接的。

故事发生在冷战时期,而且就在柏林墙边上。舞蹈学院进门的橱窗里挂着老师们的照片,分成左右两列,左边以玛寇思为首,右边以布兰科为首。

左右是位置关系,也是意识形态的分野。

那么很显然,玛寇思象征着苏联治下的东德,而玛寇思命数将近也正是苏联即将崩溃的预兆;布兰科象征着美国治下的西德,相对开明,且与美国来的苏茜心意相通。

影片在推进过程中,不断插播左翼极端组织“赤军派”在柏林制造的恐怖行动,也是一条暗线。

现实中,赤军派是反美的,并获得了东德的暗中支持。

而到了影片里,借心理医生约瑟夫之口说出,“对于帕翠西亚(前任领舞)来说,玛寇思夫人、迈因霍夫夫人在她的生命中同等重要。”迈因霍夫是赤军派的创始人之一,由此更加明确了这一层对位关系。甚至还可以引申出,玛寇思借神母之名满足一己私欲,其实和赤军派借共产主义之名行恐怖主义之实,两者本质上是一样的。

那么苏茜代表什么?

一个新生的德国,特指二战后在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下复苏的德国。

所以苏茜来自美国,而她的母亲生了重病,也暗合当时美国因深陷越战而声誉扫地,这也是赤军派反美的口实之一。

最终,苏茜灭掉了玛寇思,布兰科活了下来,而现实中也是西德在法理上接手了东德,合并成一个崭新的德国。

随后苏茜找到约瑟夫,向他讲述了妻子在集中营被害的真相,并告诉他,“我们需要有人认罪,也需要有人羞愧,但那个人不是你。”然后抹除了他的记忆。

这象征着新生的德国,希望人们能够彻底摆脱纳粹记忆的阴影,重新开始。

瓜达尼诺是个德国历史迷,整部影片选在1977年,也是德国历史上很悲情的一年,史称“德意志之秋”。

从这个角度来讲,影片的结尾是趋于光明的。赤军派的恐怖行动被瓦解,人质被解救;而舞蹈学院的危机也被解除,神母再次降临。

这是个结局美好的故事,导演告诉我们:一切都过去了,忘掉它,继续前行吧。

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个故事,就没这么美好了。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第二层文本解读,关键词是“革命”。说是革命好像也不太准确,应该说是一个行将崩溃的王朝的政权更替问题。

现在,让我们把门关上,不再看向柏林墙,也不管赤军派的是是非非,我们只看舞蹈学院内部的事情。

这里的人们,无论女巫也好、舞者们也好,似乎都对外部世界漠不关心。

那么我们其实可以这样认为:舞蹈学院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微缩模型,它自成体系,有自己的运作模式。

影片第二幕开始,有一个近3分钟的长镜头,拍女巫们的内部选举。候选人是两派的头目玛寇思和布兰科。

注意,这不是两党制,也不是代议制。这些女巫并不代表任何人的权利,而舞者们也只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唯一摸清了真相的帕翠西亚和欧嘉也早早被处理掉,成了祭品。

她们的选举完全是内部的,走走过场,最终玛寇思以10比7获胜,继续掌管舞蹈学院。

玛寇思应该是活了很久了,这绝对不是她第一次当任,当然也不会是第一次续命。她的盛衰就如帝国的兴亡一样,需要祭人民的血,并假之以人民的名义。

三个神母是什么?

自由、平等、博爱吗?

或许是吧。

不管怎样,玛寇思假的正是那些崇高理想的名义,以合法化自己的统治。

而布兰科作为党派内部的异见人士,在新的一轮选举中,又败下阵来。

其实她早就开始怀疑玛寇思的身份了,在与另一个女巫的对话中,她曾经说过,“如果玛寇思真是三大神母之一,我们就不会沦落到这种地步了。”

是的,如果玛寇思真如她所宣扬的那样崇高,这个帝国也不会如此衰败,满身都是脓疮。

好,沿着这个思路,我们来说说“舞蹈”是什么。

先插一句,影片的舞蹈设计非常精彩,跳出了一种致命的吸引力,让人不敢看又欲罢不能。

那么它到底代表什么?

在我看来,它有着双重含义:一层含义,象征着统治者对人民的控制;另一层含义,则是人民对统治者的反抗。

这两层含义从舞蹈的名称也能隐约看出。

整部影片只涉及两段舞蹈,一段叫《再次现身》,一段叫《人民之舞》,很显然,前者是控制,后者是反抗。

对应到影片中,大概56分钟左右,苏茜第一次跳《再次现身》,这时她与地板下的玛寇思有了心灵感应。所谓“再次现身”就意味着玛寇思所象征的腐朽体制的再次复活,而这段舞,无异于一场对当权者的俯首帖耳和顶礼膜拜。

正如布兰科和苏茜的交谈,说到跳舞的感觉是“像被一道闪电击中,像是做爱”。

绝非巧合的是,在维克多·克莱普勒的书《第三帝国的语言》中,记载了莱尼第一次目睹希特勒演讲的风采,她提到,“那种感觉如同闪电,如同神谕出现,令我永生难忘。”

是的,跳舞也是一种语言,是统治者用来控制人民的一套话术,由此来框定所有的信仰和行为。

那不断扭动的舞姿,看似自由,实际都是规定动作,就像是纳粹帝国的人们喊出“嗨,希特勒”时,高扬的手臂一样。如此自然,如此虔诚。

那么《人民之舞》又是什么呢?

是一次由布兰科主导的反抗,或者叫革命吧。但布兰科是相对温和的,她想用舞蹈的方式代替血腥献祭的方式,来让腐朽的帝国得以喘息。

正如女巫们在一次聚会里说到的,“布兰科已经着手于那个新方法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一改血祭的传统,来实现一种渐进式的改良。

可惜,这个方法最终还是失败了。原因是苏茜的背叛,正是她唤醒了萨拉导致舞蹈中断,计划也因此破产。于是一切只得重回老路,影片最后的那场血腥仪式又再次上演。

那么问题来了,苏茜为什么这么做?她和布兰科又是什么关系?

其实苏茜和布兰科的关系,就是一场革命中实践者和理论者的关系。

布兰科是苏茜的导师,是整个舞蹈理论的建立者,但实际跳舞的人是苏茜。布兰科只能在理论层面指导苏茜,却无法阻止苏茜把理论当做武器,来武装自己的行动。

布兰科告诉苏茜,“要想学好跳舞,你得先学会法语。”

这句话显得莫名其妙。但只要了解“法国大革命”对整个欧洲的革命启蒙意义,就能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深意。

那就是一次理论指导,是布兰科在传授“革命”的真谛。

还有布兰科一再提醒苏茜的,《人民之舞》中最重要的动作是“跳跃”。如果说地板代表黑暗的现实,代表腐朽的玛寇思,那么跳跃显然就是一种挣脱,一种反抗。

终于,在布兰科的指导下,在一次次通过梦境的启蒙之后,苏茜终于觉醒了。

然而,人民的觉醒就一定是好事情吗?

影片显然给出了悲观的答案。

苏茜最终背叛了布兰科,将革命再次引向血腥的征途。

在那场本以为是为玛寇思加冕的仪式上,苏茜召唤出恶魔,或者叫暴力本身,杀死了上一任当权者,并清算了其所有的同党,自己成为了新的王。

她是真的叹息之母吗?

不知道。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她代替了玛寇思,成为了新一代以神母之名作为政权合法性的统治者。

自此,黑暗的历史又将继续,一切不过是新的暴力代替旧的暴力,什么也没有变过。

而苏茜最终清除了心理医生约瑟夫的记忆,这和统治者夺权后命令知识分子闭嘴,也毫无差异。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玛寇思的支持者坦纳夫人活了下来?

很简单,因为只有她是真心支持玛寇思及其所代表的体制的。因此在玛寇思死后,她抱着尸体痛哭。

对于新一代统治者,同样需要这样的“愚忠”,而不要投机分子的站队。

从这个角度看下来,这个故事将变得无比黑暗。

它就是一则极权主义的寓言,充斥着阴谋和暴力,甚至令人绝望。

好,最后我们来看第三层表意,也就是女权主义的演变。

这部电影对自身的女权倾向简直毫不掩饰。片中几乎所有的重要角色都是女性,就连82岁的男性心理医生约瑟夫也是蒂尔达·斯文顿化妆扮演的。

对于女权这件事,瓜达尼诺显然有自己的看法。

先提一个重要道具:钩子。

看那个钩子的形状像什么?对,肋骨。

这就很清楚了,《圣经》里说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变的,被男权社会解释为女人对男人的依附性。

而到了影片中,象征肋骨的钩子成了女巫们用来反抗的武器。

特别是在那场调戏男警官的戏里,女巫们将两个男警官催眠,取下了他们随身携带的枪,并用钩子拨弄他们的生殖器取乐。

这就是女权主义的初级阶段,是对于男性的反向歧视,本质是一种弱势群体争取自身权力时的矫枉过正。

而整座舞蹈学院,就像是女权的实验场。

再往后发展,到了最终的仪式上。片中唯一重要的男性角色约瑟夫被催眠带到了现场,作为这场女权加冕仪式的见证者。

而就在他被妻子的幻象引到舞蹈学院时,女巫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大致意思是:你本可以救你的妻子免于纳粹的迫害,结果错失了机会;当那些女孩求助于你时,你不觉得她们所说的女巫是真的,反倒说她们是妄想,现在那些女孩都将死去,这都是你的错!

这就是女权的第二阶段,认为女性是需要男性保护的,而现在的弱势处境都是因为男性的漠视和高傲,所以应该向男性争取权力。

这看似是一种强势的女权,本质上仍然把自己想象成男权社会下的受害者,依然未能抛弃男权思维,争取彻底的平等。

由此到了影片最后,真正的女权代言人苏茜彻底觉醒,她清除了约瑟夫关于妻子以及所有受害女孩的记忆,并对他说出了前文已提及的那句话:“我们需要有人认罪,也需要有人羞愧,但那个人不是你。”

这句话才是真正的女权宣言。

它告诉所有男性:抛弃你们虚伪的同情,也不要一提到女性受害者,就自恋地以为都是自己没能履行护花使者的使命。真正的男女平等,就是大家都是人,没有人更强,也没有人更弱,没有一群人天然就要仰视或同情另一群人,这才是真正的平等。

至此,影片的三层较完整的表意基本讲述完了。

还有两条有趣的支线可以简单聊聊。

一条关于“母女关系”。

影片中有三位神母,现实层面对于苏茜来说,也有三位母亲。一位是美国母亲,一位是玛寇思,一位是布兰科。

从这个角度讲,影片其实讲了一个女性如何挣脱母亲影响获得独立的故事。

而这三位母亲也各自代表了一种畸形的母爱。

美国母亲是漠不关心的、将死的、无所谓有无的;玛寇思是攫取式的,甚至不惜借女儿的命让自己复活;而布兰科的循循善诱,则是一种软性的控制,是让你从精神层面臣服于我。

当然最终,苏茜觉醒,从心灵上断绝了与三位母亲的关系,自己成为了一个独立女性。

另一条支线,关于“政治与艺术的关系”。

说白了,在一个高压的政治环境下,艺术家们该如何自处。

有个有趣的现象,女巫的两个派系之间,玛寇思一派基本都是行政人员,比如坦纳类似一个教导主任,范狄加斯特是宿舍管理员;而另一面,布兰科一派都是对艺术本身负责的,布兰科是舞蹈团的灵魂人物,布塔赫是技术指导老师,贝尔福是设计舞蹈服装的人。

这两派恰好可以对位于政治与艺术,当然大家心里都明白,政治是占上风的,而艺术不过是为政治唱赞歌的,正如舞蹈只是君王的加冕仪式而已。

但在这个过程里,布兰科身为一个艺术家,却仍然有自己的艺术坚持,最后甚至移情于苏茜,希望她能逃离最终的献祭。

此时,玛寇思对布兰科喊出了那句点题的话:“这一切不是虚荣,更不是艺术!”

是的,你们这些艺术家本来就没什么尊严,不过是我的垫脚石而已。

从这个角度看,也挺有趣。

ok,这篇文章已经太长了,写到这里,也差不多该收笔了。

如果让我打分的话,我可以给这部电影打7.5分。

尽管瓜达尼诺仍然没有处理好复杂文本的融合问题,以致于造成多义性之间的顾此失彼,甚至文本的割裂感,但我仍然为他的勇敢尝试而喝彩,这比那些墨守陈规的恐怖片强多了。

特别是拍过了《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并暴得大名后,瓜达尼诺并没有停在舒适区,而是勇敢地往前走。

我不知道他此番究竟是突破了自我,还是回归了自我,不管怎样,《阴风阵阵》都一定会成为他创作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部作品。

 7 ) 不会做减法的堆砌

1977年老版是影史经典,是恐怖片中的艺术品,小成本B级片中少有具备欧片精华和先锋意识。 影片色彩浓烈的影像和超前的视觉构图带来的冲击让人过目难忘,或沉浸或反斥。更可爱的是,影片的艺术风格全程为通俗服务,最终成为邪典中的经典。 2018年翻拍版却是相反的,试图让影片成为艺术片中的恐怖片。新版具备更大规模的艺术化堆砌,却画蛇添足丰富延展了剧情,更深入的背景描述也造成混乱,真心想让原作从B片升华成史诗。可惜失败了。 即便新作气质极佳,可是冗长节奏遮蔽了艺术品的气息,小题大作的渲染只能证明匠气泛滥,大而全的社会背景根本不应该是女性所思,事实证明还是原作好。 如果观者有很高的艺术追求,可以看新版,有些段落确认值得研究。如果只追求娱乐性,那新版就很让人遭罪。如果不幸介于两者之间,建议还是看老版。 极佳的氛围被松垮的叙事毁掉了,就是因为不会做减法。

 8 ) 《阴风阵阵》:《唤我你名》瓜导的政治、宗教、女权类型片

点击右边链接,收听本期音频 👉 夏日纳凉特辑:阴风阵阵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导演卢卡·瓜达尼诺,翻拍自1977年恐怖大师阿基多执导的《阴风阵阵》,把一部剧情简单的宗教元素惊悚片,生生拍成了复杂的严肃现实题材电影,涵盖内容题材包括:美苏冷战、东西德对立(舞蹈学院就在柏林墙旁边,镜头多次带到从墙边走过的德国人)、宗教/巫术(真假”神母“)、恐怖主义、女权……

其实1977年的《阴风阵阵》剧情非常简单,讲的是一个美国女孩Susie来到德国的一家舞蹈学院学习,但是舞蹈学院的学生和老师接连死亡,死状可怖。发现事情可疑的Susie渐渐挖掘出这个舞蹈学校背后的秘密:原来掌控这家舞蹈学院的是一个侍奉神母的邪教,他们用这些学舞蹈的女孩的生命来给神母献祭;最终Susie将这个舞蹈学院付之一炬,逃出生天。

1977年版《阴风阵阵》中的女主Susie

1977年的《阴风阵阵》专注于视听体验。

视觉上,阿基多通过红黄蓝三种饱和度高、色彩浓郁的布景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大量运用红、黄、绿、蓝四种颜色像霓虹灯一样直接打在角色的脸上,不断变换的色彩给观众一种非常不安的感觉。还有大量的几何形状旋转、运动,抽象线条的组合,完全让人头晕目眩,感到焦虑。

听觉上,哥布林(Goblin)诡异的迷幻电子持续输出,完全不给人喘息的机会,三角琴和鼓毫无旋律地反复按压观众的神经。阿基多的《阴风阵阵》在视听上的处理颇有希区柯克的既视感,尤其是《迷魂记》最后一段追梯子的戏,简直让我全程抓着胸口的衣服,默念:I can't take it.

相比之下,2018年瓜导的《阴风阵阵》在这个主线剧情的基础上,放大了很多原本非常细小的元素,把它们变成隐喻,成全自己的表达欲。

比如原本只是性格不同的女老师,在2018年的《阴风阵阵》里变成了女巫集团里相对立的两派,这个相对立的两派又暗含东西德的隐喻、美苏极权对世界的割裂;又比如原本只是跳舞,却被瓜导夸大成了献祭,地心引力被看成是一种压迫,于是跳跃就变成了反抗压迫。

又比如原本只是一个不靠谱的男性心理医生不相信Susie的遭遇,经过瓜导的手就变成了对男性漠视女性处境的讽刺……整个电影从1977年版的个人恐怖遭遇,摇身一变,升华成了2018年版富含政治、女权、宗教等多种元素的讽刺电影,谁看了不说一句:高,真的是高……

1977年版《阴风阵阵》中Susie向心理医生诉苦,却被简单归结为妄想症。

不过……整体观感来说,2018年版的《阴风阵阵》确实也是加的东西有些太多了,隔着屏幕都能看出瓜导喷薄的表达欲,让我不禁怀疑他是不是拍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之后非常不甘心自己流为流俗的情爱电影导演,要赶紧拍一部这么复杂的电影证明自己的深度。

所以经过上面的补充,现在我们重新梳理一下2018年瓜导的《阴风阵阵》的剧情:

美国女孩Susie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引导,进入了柏林的一家舞蹈学院中学习,因为天赋异禀被舞蹈家Blanc看中成为了重点曲目《人民之舞》的领舞。

在Susie的学习过程中怪事频发,学院的真面目也慢慢被揭露开来:原来这个学院背后的控制者是被一群信奉神母的女巫。她们因理念而不同分为两派,分别是以自称“神母”的Markos为首,通过吸取女孩的生命为自己续命;生活老师Tanner就是她的首席大信徒。另一派是以舞蹈家Blanc为首的“改革派”,她不赞成牺牲女孩的生命,想要以跳舞的方式向神母献祭。

一方面Blanc在和Markos的争权中每每败下阵来,一方面她又对Markos自称神母的身份表示怀疑,在与另一个女巫的对话中,她曾经说过,“如果Markos真是三大神母之一,我们就不会沦落到这种地步了。”

由Tilda Swinton扮演的舞蹈家Blanc

最后,当Markos想要将天赋异禀的Susie引诱到她的献祭(续命)仪式中的时候,Susie的真实身份觉醒:原来她才是真的叹息神母。最终Susie召唤出了恶魔“死亡”,杀死了假神母Markos和她的追随者,夺取了这个舞蹈学院的掌控权。

觉醒时Susie撕开胸口,裂成一个vagina的形状——她成为了母亲,拿走、也给予女孩们生命。

——是不是感觉已经被瓜导改得不像个恐怖片了?

整部电影看下来,与其说被电影“吓”到,不如说节奏和气氛被瓜导拿捏得死死的,不安感爆棚,恨不得抓耳挠腮,以求减轻笼罩在浑身的不适感(uncomfortable)。2018年的《阴风阵阵》全片152分钟,无时无刻不在向观众抛出了无数的线索,好像生怕观众发现不了这些多重隐喻:

01

舞蹈学院的两派: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墙、美苏两极对抗

2018年的《阴风阵阵》将故事背景放在1977年的西德,心理医生Jozef不断往返于东西德之间,舞蹈学院就建在柏林墙的旁边,镜头无数次扫到从柏林墙边走过的人,我看瓜导就差摁着我们的头说:看!我就是在说东西德!

1977年是德国历史上很悲情的一年,在美苏势力撕裂之下,各种恐怖事件频发,史称“德意志之秋”,影片中不断出现的“恐怖袭击”也是当年时常发生的事情。

Markos和Blanc象征的是美苏分别控制的东西德,最后Markos派的败亡,其实就是象征苏联失去了对德国的控制。被Susie这个“真神母”控制的舞蹈学院,今后就不会再牺牲领舞女孩为神母续命了吗?也不见得。

影片最后,真正的改革派Blanc暂离学院,她组织的《人民之舞》,但是《人民之舞》的表演被打断了、没有完成,所以最后仍然要进行鲜血的献祭。而Susie在献祭仪式上出现时,召唤出新的暴力,杀死了旧的秩序,所以本质上并不是改良派的胜利,只是一种权力的更迭。

当Markos对Susie自称“叹息之母”时,Susie告诉她:你不可能是“叹息之母”,因为我才是她。

02

无处不在的女权色彩

《阴风阵阵》不是女权片,但是女权无疑是瓜导想要表达的一大主题。从影片开篇就介绍舞蹈学院的背景,台词里直接就说明了Blanc在战争时坚持运营这个舞蹈学院,是为了给女性一个避风港,台词里明明白白写着:“右派都只想把女性捆在家里生孩子”,表明舞蹈家Blanc的左派身份,也再次暗示她所代表的阵营是美国。

Susie办入学的时候,Tanner老师告诉她:“我们学院不收钱,我们深刻的知道财务自由对女性的重要性。”也是非常清晰的女权暗示。再加上,整部影片没有男性主要角色,唯一的男性是心理医生Jozef,他出现的作用是表现男性对他的患者、妻子恶劣的生存环境的漠视,而且这个角色甚至也是Tilda女王来演的。

由Tilda Swinton扮演的心理医生Jozef

影片最后,Susie的神母身份觉醒,去探望在献祭仪式中崩溃的Jozef时,告诉了他妻子死亡的真相:当德国陷入战火,担任将军的Jozef出于懦弱没有去营救自己的妻子Anke,导致Anke被抓进集中营,最终被迫害致死,临死前是另外两名女性给了她最后的温暖,死亡时也是回忆着和Jozef的第一次约会、抱着幸福的回忆死去的。

Jozef的妻子Anke,由1977年版《阴风阵阵》中女主Susie的扮演者Jessica Harper扮演

最后Susie为因内疚而痛苦的Jozef抹去了记忆,并且告诉他:“有人需要为此感到羞愧,但那个人不是你。”

Susie用这一句话将Jozef从愧疚中解救出来,同时也将男性从“拯救女性的英雄”这一角色上解放出来——拯救女性的必定是男性吗?如果不是只有男性才能救女性,那么男性也不必因为没能成功拯救女性而愧疚了。

2018年版《阴风阵阵》随处可见女权色彩的意象,角色和剧情设置得非常自然,也并不影响瓜导对政治的隐喻和表达,可以说是非常高级了。

03

弑母:女性实现自我独立的条件

“弑父”这个意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了,之前讲过的《小丑》就是典型的男性主角通过“弑父”这个动作完成自我觉醒的影片。但父亲不是女性的性别榜样,女性想要实现自我觉醒,同样的也需要完成“弑母”这个动作。

《阴风阵阵》中有三位神母,而女主Susie也有三位母亲。最浅层的母亲就是Susie病重将死的生母:她对Susie漠不关心,对剧情没有推动作用,零散地穿插在剧情中,出于宗教指责自己的女儿是恶魔(也可能的确看穿了女儿的本质);最后病痛杀死了她。

Susie的第二位母亲是自称“神母”的Markos:她自称“母亲”,但其实做的事情只是吸取“女儿们”的鲜血,来给自己续命,是一个掠夺式的母亲;最终被Suzy亲手杀死。

第三位母亲是Blanc:她引导Susie走向觉醒之路,是她精神上的母亲;但当Susie身为真“神母”的自我觉醒之后,又偏离了Blanc为她设计的道路,最终被Susie放逐。

从这个角度讲,2018年版的《阴风阵阵》实际讲述了一个女性如何挣脱母亲影响获得自我觉醒和实现独立的故事。

1977年一部《阴风阵阵》,在瓜导的手里焕发出了新的时代精神,最后Suzy身为神母的自己觉醒时,整个画面的处理是猩红的,画面诡异的变换,有一种承袭阿基多的意思,但配乐确实舒缓、甚至是浪漫的……

Susie将死亡赐予那些伤痕累累、形体扭曲的女孩,我竟然一点也不觉得恐怖,她们真的被Susie解放了:当死亡轻轻亲吻这些饱受摧残的女性,我反而感到一种轻松和感动——瓜导的处理真的是,高级。 服了。


欢迎大家在荔枝,或Podcasts、小宇宙app等泛用型客户端上搜索 👉 佛4 👈,并订阅我们的播客

点击右边链接,收听本期音频 👉 夏日纳凉特辑:阴风阵阵

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博,一起唠唠嗑 @烤泥回魂_佛4 @佛4-SoooeyJ

 短评

观影体验有点像是中弹,一开始是懵的,不相信自己被击中了,然后是疼痛惊慌的,只摸到了弹孔看不到血迹,最后一大团悲伤像血一样在心里洇开了。

8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力荐

今晚看《阴风阵阵》的首映时,有观众中途不适晕倒,之后更有不少观众陆续退场,看来老外的心脏承受力也没想象中那么强大,说实话这翻拍的新版在恐怖气氛的营造绝对是一流的,远远超越原版的粗糙邪典味道~

9分钟前
  • 罗宾汉
  • 推荐

缺点当然也是明显的,女巫、老医生,都可以单开外传讲。但风格太喜欢。几次舞蹈杀人的场景都太有痛感,太有仪式感,太邪典。加上达科塔和斯文顿的化学反应,欲语还休的,哇斯文顿你眼神怎么颤巍巍的,你没事儿低什么头啊。塞得过满稀释了风格,如果全片都是斯文顿的培欲和邪教仪式,简直五星。

11分钟前
  • 姜不停
  • 推荐

阅鬼片无数,跳舞杀人那一段是我看电影那么多年以来见过最可怕的剧情了

14分钟前
  • River
  • 推荐

比《母亲!》更猛,整个掏空了我。有极强的破坏性,感觉自己染上一场精神病然后艰难痊愈。事先张扬的符号,不加节制的倾诉与征服,这是影像的霸权主义,也是对感官体验的拓展。文本与视听对观众造成双重压迫,如此紧绷而强烈,令人窒息以至生理不适。这部电影给所有人催眠、下蛊,它有邪教般的能量,令人恐惧但深陷其中,用超自然把大家暂时拉离理性层面。创作者是上帝的存在,降下神启而非进行交流。每个观众都是无底的容器,融化、下坠,等待影像注入,明知被引诱但无力反抗,只好成为祭品。

16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玛寇斯自称叹息女神,以此寻找新的肉体,但她其实是假冒的,而苏茜才是真正的叹息女神。布兰科夫人在苏茜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仪式的最后想保护苏茜,没想到被玛寇斯杀死。于是苏茜进行了一场大清洗,杀死了玛寇斯及其追随者。《阴风阵阵》是一部很有想法的恐怖片,虽然全片都没有鬼,但是剧情、伏笔、细节都很用心,同时也有一定的悬疑成分,有好几次出乎意料的反转。视觉冲击也很强烈,充满猎奇和邪典色彩。影片具有诸多隐喻,有很大的解读空间。比如主角几乎都是女性,显然是女权主义;又比如医生不相信帕翠西娅,直到出事了才报警,则是讽刺男性对女性的不在乎。值得一提的是,蒂尔达·斯文顿一人分饰三角,扮演布兰科夫人、医生,以及玛寇斯。导演曾说,让女性扮演一个主要的男性角色,也是为了坚持电影关于女性身份的核心信息。

17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3.5 比较有争议的电影,因为即便十分风格化,影像和美学已经无可挑剔,剧作上却有硬伤。即便有一场大型mind fuck高潮也无法冲淡这些支线剧情的破碎与无关,仿佛是一场绚烂烟花后空响的礼炮,尽管想极力忽视可它振聋发聩。毫无意义的二战纳粹和恐袭还有片尾落脚点的爱情十分突兀,无法自圆其说,更让电影的野心昭然若揭,仿佛是为了震撼观众而刻意设置的高潮。看来CMBYN注定只是巧合。

2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红色地狱火 死亡是最后施舍 全新框架内的美学最大化 看到发布会说到法斯宾德 认真想了想灵感来源 是身体/肉/屠宰场的意象(*广场/游戏/月亮)完全继承了效果拔群的身体堆叠 // 二刷- 爱情故事 è bellissimo:并非风格化不够 情绪驱动仍令人动容 以及我爱汤姆腰 // 2020/6/21 w/ Leon

21分钟前
  • 乔治洗衣机
  • 力荐

统治女性一生的生理恐惧、性恐惧、生育恐惧、衰败恐惧、死亡恐惧等集体无意识的杂糅和外化,如同贯穿全片的痛苦喘息及狂热舞蹈一般激烈又令人晕眩。女性对自身生理的恐惧被投射为幻光、痉挛及淋漓的鲜血,对性的恐惧被投射为尖锐锋利的肋骨刺入肉体,对身体及胎儿异化的恐惧被投射为断肢及身躯诡异的扭曲,对无法忤逆逃脱的社会意志的恐惧被投射为邪教及献祭,对衰败与死亡的恐惧被投射为不人不鬼的干瘪同类以及妖魔化的黑暗力量。当影片高潮时女主在一片尖叫与血红中虔诚地唤出一声“母亲”,整部电影隐含的核心命题昭然若揭,这些恐惧最终被母性的权力所规训,二者融为一体。

25分钟前
  • 肥头大耳大宅男
  • 推荐

这次翻拍的构思是在推翻原作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大规模原创新编,于是从纳粹到恐怖主义再到皮娜、法斯宾德和女权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但这种做法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内在逻辑和延续,全都成了肤浅的摆设,成了气氛营造的阻碍,反而像是在对风格化进行降调处理后,让剧情强行深刻严肃,就像高潮戏的大反转有种mindfuck式的刻意为之,更不用说那些不能剧透的情节黑洞。瓜导你为何就不能单纯拍一部风格化的恐怖片,少点叙事上这些有的没的,把擅长的视听和风格化做到最极致呢?老拽着这个烂编剧不放是有私情么~

2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期待汤姆妖配乐处女秀// Audacious, daring, it’s art! Wir brauchen Schulden und Scham aber nicht deine. Thom Yorke rules! 一个西柏林神话。德国小哥哥在我手边瑟瑟发抖不敢看跳舞呃。(写着稿加两句。这两天很多其他电影的配乐给我很深感触,为什么电影圈对于古典乐的理解还在一百多年前,为什么流行音乐的斧凿和审美不思进取,很多人似乎难以理解电脑究竟能让音乐变成什么样。换别的音乐人来配这部恐怕也不敢开口唱歌,但是TY敢,和近年来他在solo、展览中的理念是完全一致evolving的

31分钟前
  • 咯咯精
  • 力荐

主角名字都打错了,人家是达科塔范宁okay??

32分钟前
  • Royals
  • 还行

信息量惊人,看一遍根本捋不清,虽然被炸懵了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加入五星捧杀大军(有一星给配乐),两极评价才是对它的尊重吧。对阿基多原作来说是颠覆级的魔改,与Giallo划清界限,但瓜导的美学渗入了电影的每一帧。《阴风阵阵》对瓜导来说是一件容器,从舞蹈、美术参考再到政治、文化背景,各种私货如填鸭般塞到满溢(甚至还塞进来了一个爱情故事),对于女权运动的呈现(呼应?)更是夸张到连男主角都由女演员反串的程度。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想到《阴风阵阵》的故事能够承载这么多东西,还本以为自己会很讨厌这部翻拍的来着……在这种诡异且独特的观影体验下,故事是否有逻辑、包罗万象的私货间是否成体系、有必然联系,都已不重要了。“眩晕混乱”也是种美妙的感受~(1.13重看片段,严重降星,但"A&J"这种硬塞的浪漫还是戳人的)

33分钟前
  • 字母君
  • 推荐

有些片段单立出来可以成为经典,但凑在一起就是乾隆年间的瓷器,不值钱。这阴风倒不恐怖,但风力挺大,把导演吹得飘了。

36分钟前
  • 无限期停用
  • 还行

论怪力乱神,可称年度第一。镜头、配乐和氛围营造出来的不是恐怖,而是惊悚。正因为全片阴风阵阵,结尾的阳光反而更加森冷。最大的遗憾是剧本有点零散,两段背景故事(纳粹集中营和汉莎航空劫机事件)画蛇添足...

4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这不叫翻拍,已经算另起炉灶了,除了借鉴一点框架性的东西,恐怖的核心,人物的构成,氛围的营造,色彩运用,几乎与原作无关,可惜导演野心太大,很多地方说不清楚,符号大于内容,部分段落太写实,部分段落太飘,还是主要看女孩子们跳舞吧,米娅·高斯比达科塔·约翰逊要好。作为Giallo粉,原作才是大师级的华丽经典,这部就是个半成品。

4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Guadagnino has accomplished the impossible. 没有任何模仿原作的意图,但原作出彩的视觉和音乐,这部更加令人瞠目结舌(Thom Yorke预定年度十佳配乐),第三幕的舞蹈以及最后的仪式结束以后,只能满地找下巴。尽管部分支线剧情有点问题,但瑕不掩瑜。

46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力荐

好好剪一剪,可以一部分送给拉斯冯提尔做素材,一部分送给美恐做片头。

49分钟前
  • Morning
  • 较差

看着角色们不可理喻的对话和行为配合很普通的视听实在无法沉浸,最佳恐怖片?快闷死了,两个半小时一直都很闷,还扯来恐怖主义,扯去集中营,翻荣格,一般看片都会等到credit结束,但看到dako字母出现赶紧起身了,平时可能两星,高期待的主竞赛一星。。。买了两场主竞赛的联票,被堪称爆款的此片伤到后把第二场放弃了,赶紧回主岛吃点东西,准备醒完闲逛,偶遇下《人人都说我爱你》的电影场景,再偶尔看电影。

50分钟前
  • 阿哲系
  • 很差

一种可怕的审美正在诞生。

52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