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

记录片中国大陆2020

主演:内详

导演:范士广

 剧照

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 剧照 NO.1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 剧照 NO.2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 剧照 NO.3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 剧照 NO.4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 剧照 NO.5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4-04-24 20:18

详细剧情

《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摄制组,深入红区,拍摄武汉与上海两地病区医护与患者们的鲜活故事和危难之中激发的人性光辉,力求细腻呈现疫情下的动人故事。

 长篇影评

 1 ) 所有生命都是奇迹

所有的生命都是奇迹

——《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观后感

红区的故事

武汉,空无一人,静的可怕,而在红区内满是惊心动魄的声音。

“这边第一个心跳停了,那边第二个停了,刹不住车的,就看着他们一个个……” 说这句话的是陈澍,上海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做到后来都怕了”。因为这里是红区,红区是禁区,是传染病的污染区,30床病人27个插管,这里的每个医生面对的都是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极限挑战。

12床,一位一条腿完全坏死,罹患新冠肺炎的81岁老人。有生的希望,但没有手术条件,手术难度又过大,很少有医生敢冒这个风险……该怎么办?“像人走在十字路口,往左还是往右,也许走错了,这个病人两种完全迥然的状况。”医生们陷入了两难。

陈澍最后下了决定:“81岁是很大的年龄了,但对医生来说,每个生命,只要有条件,能争取还是尽量争取。”这不是一个容易的抉择,但作为医生的他很坚定:“我们在做该做的事。”

这位病人在转院接受手术后,暂时脱离了危险。陈澍在回沪前特意来看望他,陈澍很高兴,表示这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澍,及时雨。陈澍以外,还有很多志愿援鄂的医护人员,他们都是这场疫情下不可多得的及时雨。疫情之中,人们称赞医务人员是英雄,但具体到个人,这不过是一种朴素的职业精神“完成手术,救人性命”。手术服、护目镜、N95口罩、外科口罩、隔离服、鞋套、手套、面屏,一层层叠加之后,医生护士们的个人形象开始模糊,而在这之前他们也是谁的父母,谁的儿女,他们也是普通人。

面对不幸的人,面对无力的现实,该如何自处,这是疫情下每一个医护,每天都要面对的挑战。外界在不断给他们帮助、传递温暖的同时,他们学会了自己给自己勇气。

在防护服上画画,写下自己的名字和那些平日里稀松平常疫情下下却万分可贵的祝福:“一定要平安,一定要幸福”;每天一定要合影,医护人员们穿着蓝白的防护服,即使隔着护目镜互不相认,也相约要摆最温暖的手势;。喜鹊是好兆头,今天早餐吃了个双黄蛋也要记下来,连柚子也成了吉祥物,因为“柚——保佑”。这不是迷信,而是灾难下的象征和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迫切地想要——喜上梢头。

但疫情还在继续,伤痛还在增加,不止在表面,更在内心。所以医生很多情况下,不仅需要治疗病痛,还要治愈心灵。

“有时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医生的常态。高龄患者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多次出现,躺在病床上的他们心有隐忧,害怕成负担,害怕添麻烦。病人的家人也在隔离,无法来探望,疫情下的人就这样真的成为一座座“孤岛”。但医护人员从未停止过努力。想尽办法联系到病患的家属,就算只能打一个视频电话也要坚持,让老人们知道自己从未被放弃,他们从来都不是“孤岛”,疫情隔离病毒,但绝不隔离爱。

在这样万众一心,前仆后继的付出下,越来越多的病患拔下了呼吸机,走出了病房。他们有的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谢意,只是不断诉说医护的辛苦,口里重复着:“希望这个疫情能早点过去,你们能够早点回家。”质朴的话语,传递着最真诚的祝福,“早点回家”给那些在病床上生与死边缘挣扎的勇敢的人们;给那些千里援鄂,大年三十放弃合家团圆的令人敬佩的医生护士们;给那些痛苦过、徘徊过,最终不幸深埋在这个春天的人。早点回家吧,我们一定,一定,要团圆。

3月30日,同济医院光谷院区5楼ICU病人清零。武汉,湖北,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回家了。这些抱在一起哭泣的医护们,他们曾因为逐渐康复、能够自主呼吸的病人而由衷地兴奋,眼冒星光;也曾因为不断有生命的离开而懊恼流泪。他们在数层防护下艰难地呼吸着,拼搏着,汗水浸透了防护服,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的奇迹的同时,他们的存在,本身也是一种奇迹。

过往连接冬春的是抽芽的嫩叶,早莺的啼鸣;今年连接2019到2020的是上下波动的心电图,焦急前行的步伐,沉重难挨的喘息和绝不能停下来的冲破禁区的希望。

人人都说,这是一个难熬的春天,但我们到底还是熬过来了。“昨夜梦见不详,写在西墙,太阳一照,化为吉祥”保佑生命,喜上梢头,吉祥如意,我们靠着东边初生的太阳和心底永恒的月光,熬过来了。今年武汉的樱花开了吗?开了,开的很美,在医院里,在病患的心里,在每个英勇的中国人眼里。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他自己特别的一些经历,2020年不发生疫情,我们也不会走到一起,也不会有共同的语言去沟通和交流。

陈桂林29岁,6年前,她从武汉独自来到上海打拼,今年正准备和男朋友买房,结婚,新生活的大幕正徐徐开启。7床72岁,孙辈刚刚诞生,家人正盼他回家共享天伦之乐。因为一封信,两段人生在此相遇,7床不只是形象模糊的新冠病人,陈桂林也不只是机械工作的援鄂护士。

护士的工作细碎,缺乏光芒,每天进仓工作四小时,给病人翻身、换药。但陈桂林说:“不能做太阳,但是能做月亮,就是我能尽我自己多大能力,我就尽我自己多大能力。”在威胁所有人的灾难面前,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是一束光。在萍水相逢的交汇中,照亮别人,也会温暖自己。

未知的病毒,突然让人类的生存遭遇威胁,但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本来的力量和勇气。此刻在武汉的种种经历,正让我们表现出人类最基本的良善和同理心。人与人之间变得更为纯粹的同时,让我们也开始思考:或许人与人之间本应如此。

疫情之下,我们开始真正懂得那古老的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正是这些一个又一个细碎的故事,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正是这些生命短暂又不可思议的相逢,让我们相互成全了彼此的故事。医护与医护,病人与病人,医护与病人,多少段紧密的关系在此建立,我们都知道,人海茫茫,再次相遇,谈何容易,但我们还是约定好,一定要再见!我们还是拥抱、哭泣,彼此诉说,彼此祝福,然后记住对方。

在之后的岁月里,关于灾难的记忆可能会慢慢模糊,但灾难中的这段相逢,却深刻地存留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我们都开始重新去审视我们的生活,展望我们的未来。就像出院的病患要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寻找太阳一样,我们也在一次次的灾难之后,再次确认了——太阳照常升起。

2020年3月17日,41支国家医疗队,3675名队员,离汉返程。“也许我们一生也不会再相见,可是我们知道我们是生死之交”送行的人群中有一只明黄色的皮卡丘玩偶,他是武汉当地市民,特地来表达谢意。别人问他叫什么,他笑着说他姓螺,叫螺丝钉。是啊,每个在这次疫情中努力生活的人都是一颗顽强的螺丝钉,他们紧紧扎根自我,为祖国建设咬定青山不放松;他们在这里相遇,灾难下守望相助,然后分离,走向人海,就这样经历了彼此的人生。

生命,人们,相逢,我们把这些称作“奇迹”。

 2 ) 抗疫纪录片——因为不能忘记

兄弟连

有一位先生第一次走到贺兰山岩画面前时,沉默良久最后只是喟叹了一声:岁月不语,唯石而言。为什么我们需要纪录片,因为在这个时代它们就是留给大家的“唯石能言”。

我看过一本书《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然后我便去看了一部mini电视剧——《切尔诺贝利》,我混杂悲伤和愤怒的情绪向朋友诉说前苏联的种种罪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惨绝人寰以及整个世界的冷眼旁观。因为我比其他人看的更多,所以我觉得我拥有议论它的权利。这是一个多么荒谬的结论,但这也不是重点。再次去看这部剧的时候,无需再放一包纸巾于身前,却彻夜难眠。人生哪有最难处?不过是蜉蝣需与天斗、与人斗。

厉害的尹医生
“这真是不知是医疗相关的事,很多事真的就是各种,有点跟天斗智斗勇的感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 尹万红医生

武汉发生了什么?我们是通过新闻、学术论文来认识新冠病毒的。我们其实都只是旁观者,就像听祥林嫂说故事的旁观者一样,所以武汉代表什么,新冠代表什么,并不比明天早上需要吃什么,更具有意义。当有人说:“那些逃的人,其实都是因为害怕。”我因为生活的复杂性,总是觉得这是一个无法回应对错的命题。

“我们有一个医生同事,被检测出阳性。护士在给他做各项检查,他都很沉默。只是在护士快要走的时候,他拉住护士说“其实他有点害怕”。这句话此后一直出现在护士的噩梦里。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中说出了大家心里共鸣点。”

【看见】是我觉得央视最成功的采访节目,它曾采访过一期,少年持刀袭击医生的事故。有人说:无论如何这个走投无路的少年是为了自己爷爷才做出如此过激的行为。从情感上、心理上、社会不公平发展的畸形上,我认可这个说法,甚至我担忧这个即将失去自己孙儿的老人该如何生存。人总是看着社会的黑暗面,同情弱者。因为生活的复杂性,我一直沉默的对待着身边人的看法——当检测阳性了,因为胆小而逃跑。

没有成家的人,没有儿女不知牵绊何在。我之前觉得,害怕是人的天性,有些人生来胆小,你不能要求别人去做他们做不到的事情。勇气就和外貌、天赋一样的,上天所赐,无法计较。

为什么我们需要看《我的我的战役——中国医生》,《人间世》?因为他们很清楚的解释;有些时候,你必须明白:胆小是可以接受的人性,但人必须要有大局之下,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互联网下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牢笼,它将你囚禁于绝对自我的空间里,一点一点将大家都变成了老年丹尼尔·普莱恩维尤——《血色将至》里的石油大亨。很多时候,我们把胆小混杂了太多情感,以致于我们以理解生活而理解极度自私的人性。在这样的未知、灾难面前有谁会真的一点也不怕啊!

援鄂医护人员:我们在三院上班,一般性都是一个上海的医生和一个武汉当地的老师一起,作为一个治疗小组。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救治过程当中。我会发觉说有一些危险性的操作他们都是会挡在我们身前,然后扩皮的时候,很容易有气溶胶产生出来。他会告诉我说,扩皮的我来做,你旁边先头侧过去,扩完皮之后你来置管。后来我们一起搭班的老师就给我发了一条微信:你们来之前,我们主任说人家千里迢迢来帮助咱们。咱们要保护好人家,让别人好好地回家。特殊的事情咱们自己上!!!是我们自己武汉出问题了,人家来咱就感谢,感恩。(后带有好几个拥抱)

理工科和文科生不一样,有些话说的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简单也直接。而对于专业性极强的人来说,很多富有情感的词是基本上不出现在个人字典。情绪流露对于医生而言也并不常见。有些话你读着,就会了然于心。并未有网上那么多扣字找茬的多层含义。

我一直都觉得病毒是否来自武汉,这个话题不重要。因为谁都不能预料到这种事情的发生,但事实就是它很重要。尤其是在遭受指控、歧视、审判的时候,大家都会脸型扭曲的对这件事做出控诉。这段消息,真的是太真实了。

中国人最大的原则是:百善孝为先。可是又有谁是不害怕危险、未知?在几千年的世界史,永远探索、敢于冒险的青史留名不过尔尔。我们都不是哥伦布,寻常生活已经是一地鸡毛、蒜皮,牢骚不断。更何况是这么一件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近代史的几十年里,经过大风大浪的人都已经作古。我看着八十岁高龄的钟南山还需东奔西跑,昼夜劳累。因为有人扛起了一整座山,所以都闲庭信步、赏花弄月。

八国联军侵华之前,大家都觉得每一件事发生的事情都是小事;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历史将所有小事都变成了大事。在重大变故来临之时,所有事都是大事,而此时所有人都该有大局意识。读书该知:斗穀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人生至难
“人说都有,所谓的家国情怀是吧。其实我那天想的最多的就是:我其实挺不孝顺的,就是父母是这样一种状态,就觉得,是因为我的原因,让我的父母觉得这么难过,就觉得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援鄂医生

中国历史文明中最高的道德是孝顺,古代中国以孝治国,百善孝为先。或许在今天这一点在教义中已经改变了,可对于部分人而言,这就是信仰。弹幕中有人不断的说:忠孝难以两全。读来总是很怪异,毕竟总有一种封建枷锁未脱时的错觉,却也想不到更好的形容词。

有时候,你没想去当烈士、当勇士。你只是觉得你得做这件事,如果没有做这件事,还得有其他人去做。这就是我觉得普通人最了不起的一点,有些人想成为时代的领袖,而有些人只是于心难安的做完了所有事。就像雨果在巴黎圣母院的塔楼看到了那一行小字,辗转难眠、一生未忘全数写进了《巴黎圣母院》。

《人间世》中技工小哥不知道哪一天会有人来接替自己,每天独自一个人检查跨江大桥上的所有灯光设施,在寂静无声、无人问津的时刻,检查完桥上所有的灯光设施,确保一切正常无误,因为他觉得那个灯光会给大家力量。而他并不知道亦或者根本不在意很多人把他的努力归咎于作秀式的特色主义。

新闻总是很花哨的说一些励志的话,会拍出漂亮的灯光秀,但它们并不给人力量,也无法安抚舆论,因为制作新闻的人并不知道,人们需要的是什么。纪录片不一样,它知道人们需要的只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有些人所处的位置很小,但是信仰却特别高尚。当我再次来看“武汉、加油”的灯光时,我看到了一个人的信仰,它是真的很漂亮。

有些人做了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而他们的牺牲无人问津,但并不代表这是一个主义的过错,因为全世界都很忽略小人物的牺牲。只有纪录片不会。我不知道生命意义的答案是什么,但我觉得把这样的事情记录下来的人,活得很有意义。

多少人留在那个凛冬时节
新冠肺炎患者家属:“爸爸,你就把微信一直开着啊”

护士姐姐说“我们当时正在抢救,但是基本无望,然后我看到手机上的光在闪,我就拿起看了一下,那一瞬间就完全把自己代入进去了。”未经历过与至亲生死别离的人,无论到多大都只是一个小孩。因为所谓失去,并不是破产、失业、不如意,而是你必须明白:奇迹都不存在的事情,是一种什么滋味。

“我们其实也在ICU,见惯了各种生离死别。但是那个时候,都有家人在身边。”是的,告别是最需要重视的事情之一;而临终告别,则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如果这件事不重要了,于你而言,其实没什么事是真的值得定义为重要的事。我们破除了很多禁锢,并不代表我们获得更有价值亦或者更自由的生活理念。有很多东西,它会成为你生命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即便这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

当你凝视着生命的消失,你以为自己会嚎啕大哭、悲痛欲绝。因为电视剧都是这么表演的,当然这是必定会发生的。只是,你不明白那个时刻你还会很理智,一种不知道属于惯性还是单纯的生命指征都有的时刻注定会拥有的理智。

当武汉已经值夜24小时的医生杨晓丽和在上海的仇医生通电话时,仇医生陈述着现场状况“血压只有四十几、三十几……”
她问“现在氧饱和度现在也很低吧?”
仇医生回答“氧饱和度现在都不显示了”。

你能明白这段对话,亦或者你能说你感同身受?这不是一个催人眼泪的故事,这就是生活中那些极度荒诞的事情。《西西弗的神话》中说荒诞就像是死囚的鞋带。当死囚被推向刑场的时候,他们对即将到来的事情并不关注,却会注意到自己脚上的鞋带。我们在死亡到来的时候,不会去关注死亡这件事而是会关注到极其细节性的事情。

《奇想之年》一书中说:人生在一刹那间改变,那一刹那稀松平常。有很多无法以理性去简单定义,你必须明白世界所有定义都是狭义的,就像所有估计假设,都会说是99%的置信区间亦或者95%。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依靠着惯性去做出提问。

她在工作了24小时后,凌晨一点接到一个突然而又一直害怕的电话,而此刻孤单一人,仍在工作。在此之前,专家组会,守护她母亲的护士,所有人都为此不计代价的付出所有努力。当情况好转的时候,医生手指点点,高兴地说“不叫期待叫信念”。大家都很高兴,无论你在这时刻有多么阴暗的想法,都会为此而感到高兴的。弹幕之中有人酸:这是有多大的背景。世界的阴暗从来都没有消失过,但有些家伙总是能很煞风景的不识趣。造谣生事,从媒体到个体,简直像九连环一般难解难分。

新冠初始的四个月,我们以国力免掉了很多,尽管不是全部,却也都是尽力而为。医生不必担心所用的耗材、药品,病人不必担心开销,最好的医患关系诞生了。而我们都知道这个代价多大。这世界不存在大同世界,也不会有带我们去往新世界的诺亚方舟。与其想象,不如感恩善良的力量。

护士小姐姐说: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确实感谢党,感谢国家,我觉得真的也是要感谢善良。我心之感然,甚觉此言诚之动人。

“我们才刚结婚,出去的时候我还会拉着他的手,不停的转圈,周围的人看我们都觉得很幸福。”——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我们结婚38年了,出去的时候我们还会牵着手。他老说他活到98,我活到88,然后我们一起走。”——武汉感染新冠的一位阿姨。

悲伤的故事,怎么会那么像。有太多人留在了2020年的凛冬,他们终究没能再次遇见樱花盛开的时节。

这组对比真的太绝了
“这不能说”

我自以为听懂了这句话中所包含的种种情感。第一反应是:影响不好,我们不能说这些话。随后心有所感的想:这些话说了太让人难过,还是不说了。而后再细细思考那句:连机器都停了,更何况人呢!有些话,你让他们怎么去说?就像你问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你们是如何活过来的?我说的,你能明白吗?你如何说你能明白,你都没经历过,你看着的新型冠状病毒六个字,或者还有几万字的报道。但我是在和一个“流氓”打架啊,而且还是孤身作战,赤手空拳。

有过太多令人难过的事情,我想说一些纪录片中让人高兴的事。

这句话,真的是太有魅力了
“百年湘雅,从未负国”。

你说口号太过于形式,但是你不知道有些时候,你想不到还有什么事能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就像演唱会的时候,突然间你的情绪就被一种无法描述的东西带动了起来。当人特别难过的时候,你只想狼嚎;当人特别高兴的时候,你也会只想狼嚎。我们给一切结束以形式,是因为这件事它与别的事情不一样,需要一个回忆的符号。而这是整个抗疫纪录片,我第一次觉得形式这件事,对我们而言可有可无,但是对当事人而言是值得的。而这是形式的最好归宿。

外门走道挤满了大量的患者,他们躁动的不断拧转着内门的把手。这个镜头是我觉得《人间世》拍的最佳的一个镜头。护士小姐姐说“刚开始的时候,她们也不知道怎么办,患者都挤在门外,而她们自己什么防护都没有。然后打电话不断的问上级怎么办,能不能打开,她们也很慌乱”。可是当门打开之后,发现还好,大家都很安静、听话的服从安排。弹幕有小朋友说:中国护士的要求真低,安静、听话就好了。我哭着在看却又被这句话给逗乐了。

华西医院的康焰教授,他自称康师傅,哈哈哈红烧牛肉面的高级代言人,康师傅方便面快给康焰发代言费。这个一开口就自带笑点的教授,真的是太招人喜欢了。没有做过手术的人可能不知道,手术医生说笑话的时候真的特别好笑。我曾怀疑过,是否全中国的外科手术医生都很会说笑话。因为他们必须安抚极度容易惊慌失措的患者,笑话说的不太好,可能安抚效果不会怎么样。此外,手术麻醉前的聊天真的很——家常,哈哈哈。别问我为什么知道,感谢中国所有医护工作者。这一年,医院真的很暖。

——后记

就纪录片水准评价:之前名字好像是叫做《我和我的抗疫》现在改名为《中国医生》,这部纪录片除了音乐让人觉得非常不合时宜,总体而言,勉强合格,特别是后续几期。《人间世》可能属于上海广播电视台制作,更符合“方正”这个词的概念。做纪录片的导演是需要创新精神,但不该在形式上,更应该注重内容。催泪不是纪录片的目的,记录才是。

普通人根本不会对一切事,一切人毫无动机的就表达出关心,人不是圣人,张口闭口慈悲在心。标准宽松的说,我们都是满身毛病的凡人,只有当自己身处其中,走近当中才会去关心这一切。

我们并没有义务去看这两部精彩的纪录片,但我觉得我们应该去看这两部纪录片。当然不是为了洗眼睛,而是我们需要了解武汉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有些人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只有这样,才不会说“因为害怕,所以才做了这样的事”。亦或者,甚觉得理所当然的说“为了家人,我有什么不能做的!”

PS:这一周我想说点别的事情,更关注于我们当前的生活。微信公众号:西西弗的笔记本,一直在。

 3 ) 一家人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导读

距离武汉解封已经有3个多月了,

国内的疫情整体可控,

主要是内防反弹,外防输入。

近日新疆的疫情有所反弹,

但相信经过严格控制,

一定会好起来。

今天这部纪录片,

讲述了上海医疗队援鄂期间发生的故事。

01 剧情梳理

第一集:《红区》

第二集:《相逢》

第三集:《脸庞》

第四集:《雷神山往事》

第五集:《我要找到你》

第六集:《我会陪着你》

虽说豆瓣上显示6集,可惜的是目前只播出了4集,剩下的两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看到。

看完前四集,想说一说其中一个病例。

02 12床

医生想要救人的心不会改变,但现实条件总是挑战着这群善良的人们。

12床病人的新冠肺炎已经好转,其右腿完全坏死。

病人已经81岁,医生讨论出方案,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截肢。但在现在疫情如此紧张,医疗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隔离病房是没有那样的手术条件的。

高龄,腿部坏死,截肢,手术条件限制,每一样都非常棘手,问题如何去解决,难倒了医生们。

尝试着拔掉呼吸机进行手术,不行,因为病人的自主意识还很弱。无法拔管,无法手术。

即使新冠状态转阴,由于手术难度过大,没有人愿意接收。

终于,经过几轮商讨,与指挥部商议,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的医生愿意接收,他们将在全程插管、三级防护的基础上帮助12床转院。

马昕医生说如此高龄的老人,手术成功率可能连一半都不到。腿上的大动脉比较多,稍有不慎就可能触发致命性大出血。

而这样的手术对于医生的体力也是巨大的考验,医生需要进行三级防护,隔着自己的眼镜、护目镜、还有面罩上的一个面屏进行手术。

手术进行一段时间后,汗水已经浸透了医生的三层隔离衣,汗水浸湿了N95口罩与外科口罩之间的间隙,即使大口呼吸,也能够感到快要窒息。

手术,主刀医生不得已暂停手术,缓一缓,换上衣服继续手术。

经过3个小时的手术之后,12床病人暂时活过来了。

医生的衣服被完全浸湿。

他们是一群很可爱的人~其实重重的防护措施使得他们连多少天一起共事的同事的面都见不到。

但,救人的心始终没有变。

上海医生与武汉医生合照

03 我的记忆

疫情期间,每天早上起来第一时间就是完成学校健康打卡的任务,接着就是看看今天新增病例是多少,疑似病例是多少...

像大多数人一样,我的日常就是吃了睡,睡醒了接着吃,每天刷b站,刷知乎,刷各种各样的热点,疯狂地搜索关于疫情的一切信息。

自我提升对我来说就是看电视看到半夜,第二天早上吃个早饭,可能还睡个回笼觉。

真正让我意识到疫情严重的是当我走出家门,路上几乎没有人,店铺全部关闭,一点烟火气都没有,顿时心生寒意。

只是每天和老爸交流疫情发展,相互鼓励。

我问过老爸:你觉得我们能够战胜疫情吗?

老爸:一定可以,抗疫措施如此严格,我们一定会胜利!

因为他信仰基督教,他总是说:我去教会,人家大年初一就说了,以后教会暂时不开了,你们也不要来了,这个疫情是我们的一场灾行,神会保佑我们,我们终将会胜利!

老爸参与了社区防疫工作,天天在小区门口站岗,有的时候还要值夜班。

你问他:你累吗?

他会回答你:不累,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一群人在默默守护,承担着很多东西。

疫情期间,有很多像老爸一样的普通人,为抗疫做着自己的贡献,默默守护着他们想要保护的人。

而正是这种团结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共克时艰。

多难兴邦,中华民族会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中站起来,变得更强!

最后以老爸的一句话做结尾:

一家人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4 ) 感恩,也愧疚

不知不觉,这个艰辛的2020年还剩下三个月多一点。

后两集与前四集播放的时间,间隔了好久,久到我已经忘记了前面的内容。

回顾这场战疫,我除了配合国家号召,好好在家待着不出门,等待复工,其他什么也没做。


杨妈妈眼看着要撑不下去了,仇医生给远在武汉值班的杨妈妈的女儿打电话,告知情况,因为语气平静,弹幕里出现了两个字:冷漠。

后续有很多人发弹幕反击了,发“冷漠”二字的人。

我突然觉得,无论什么时候,总有人非要抛开上下文,抛开场景来做阅读理解。

一个人去世了,他没哭,他的表情、语气没有变化,就表示他对生命漠不关心,冷漠吗?

所有的情绪只有表现出来才算吗?

在之前的某次通话中,医生照例跟杨女士“汇报”她妈妈的病情,末了,杨女士问了一句“你父亲还好吗?”,然后我们才知道,仇医生的父亲当天在做手术。

说着说着,半头白发的他,默默拿掉眼镜,擦掉泪水。然后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继续做【他该做的事】。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控制不住的往下掉。


感恩那些负重前行的人们,尽管有些重量我们难以想象。

愧疚的是,自己“健忘”的习性,我又把生活过成了一地鸡毛。

 5 ) 自由呼吸的感觉,真好~

整个国家倾覆全力在抗疫,全民基本信息数字化,透过网上信息共享能够查询到各种想要知道的情况,电视和微博都能了解到武汉的实时。 全国最优质的医生护士都奔赴那边,政府相关人员把好每一个关卡,志愿者们出自己的一份力。

而普通老百姓能做到的就是自觉在家,少出门,不给添麻烦就是最好的帮忙。

年头的这场疫情,是全民参与的。

回首当初,病毒一波波袭击,来势汹涌,恍惚回到03年非典时候,但又比那个时候好的不止一点。

恐慌的人,每天都能接收到外界的新增人数,即使待在家也总感觉这不舒服那不顺畅,一个小小的咳嗽都能吓自己一身冷汗。

可就是这样的中国人,居然也能从其中找到一些苦中作乐的活法,让自己每天不太难过,既快活了自己也娱乐了他人,何乐而不为呢~

本来想把中国人逼疯的新冠没有看到它想要的画面,而是看到众人发动脑筋,在乏味的日子里造作呀。

我们笑着,感动着,也咬着牙坚持着,此刻大家众志成城,尽管身处不同地方,身体无法连接一起,但我们的精神是一致的。

战胜它,摘掉口罩,站在太阳底下,自由呼吸。

“有时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里面说的一句话,我觉得不仅仅是代表着医护人员,更是每个在当时没有退缩的中国人。

我很庆幸,我是中国人。

我很开心,我们阶段性胜利了。

我很期待,不远将来一切都能变好。

 6 ) 一些文案的鸿爪

《Ernste Stunde》Rilke

Wer jetzt weint irgendwo in der Welt, ohne Grund weint in der Welt, weint über mich. Wer jetzt lacht irgendwo in der Nacht, ohne Grund lacht in der Nacht, lacht mich aus.

Wer jetzt geht irgendwo in der Welt, ohne Grund geht in der Welt, geht zu mir. Wer jetzt stirbt irgendwo in der Welt, ohne Grund stirbt in der Welt: sieht mich an. 沉重的时刻 里尔克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哭,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哭, 哭我。 此刻,有谁在夜里的某处笑, 无缘无故地在夜里笑, 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走,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死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死, 望着我。 (冯至 译)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杜甫 《赠卫八处士》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特鲁多

有一线希望,尽百倍努力。

 7 ) 他们从红区走来

————浅析纪录片《人间世》 人世间的悲欢并不相通,一切浓烈炽热亦或是寡淡青涩的感情,都抵不过生与死的距离。死亡将幸福的家庭剪碎,将挚爱的亲人分离,留下思念一生的遗憾。在特殊的时期里,在人类与病毒搏斗的每分每秒里,镜头长驱直入病区的最深处——红区,记录着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对待生命时不屈的坚守,他们以最朴素的职业精神,将悲伤掩埋,化腐朽为歌,将希望变成星星之火,播撒在整片荆楚大地。 无数的生命汇聚于红区,他们皆是山水迢迢的赶路人。同样的信念凝结于此,万众一心,只为人间少一些分离。无数个病人的背后,站着无数个家庭,发生着无数相同却不同的故事。在点线式结构的大背景下之下,镜头直面病区,围绕着十二床生命垂危的病人做主线,记录了更多治疗之外的,那些与人间情感有关的抚慰与坚守。画面与解说词相互配合,与近距离的贴身采访,更以一种真实亲切的方式,拉进了观众与病区,与这场全民族的战斗之间的距离。 红区里的世态人情,反映了医护人员的坚守执着。在红区里,观众最常看到的就是一张张全副武装的人物特写,他们或许素不相识,来自五湖四海,但有着心中共同的信念。镜头深入医生们的日常生活,展示他们最为真实鲜活的精神世界。那些为病情反复的讨论,对病人的时时劝慰,那些犹豫决绝与失望的叹息,构成最寻常的红区众生相。不仅如此,纪录片对故事的真实性做了极大的保留,手术结束时停留镜头上的水雾,便是现实的写照,使观众隔却千里,却感同身受。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同一片蔚蓝天空下,人们执手相连。红区里的故事,是将悲欢离合反复轮演,在钢琴低沉的基调之下,配合不安,凝重迟缓的重低音声效,以盲音的手法,将一种与病魔顽抗的悲伤与不屈精神尽情释放。真实的现场声穿插其中,拉进了观众与红区的距离,在医护人员最朴素的话语中,也能窥见他们对生命消逝的脆弱自责,以及对于职业时那份不屈的坚守。他们生而平凡,却因赤诚与善良,而熠熠生辉。 三毛曾说过,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再没有什么悲伤,比生死分离更令人垂泪,医院照明的白炽灯笼罩,配合着生命垂危的悲凉,全片以冷色调作为整体基调进行调色。可纵然是冰冷悲伤的红区,也有着希望的光芒,当摄影机追随着病人的身体情况一路辗转,红区之外久违的阳光也多了几分苍凉,在紧急转移病人的危急关头,便是巧妙利用了自然光,在逆光的背景下,负重前行的医生是那么圣洁明亮,他们坚定的信念,恍若神与天使降临,正如他们燃烧生命,点亮时代的星空。 威尔杜兰特曾说过,时间终将淹没众生,唯有英雄永存。绚烂的生命即将成为时代的灰烬,可灰烬处仍有余温,是那些奋战在红区的人们,是他们为困在冬天的人带去希望与温暖。在转移病人过后,摄影机抓拍这样的温馨一幕:春天的樱花悄然盛开,好似在向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们致敬。就像,只要春天不死,生命不灭,花儿便年年岁岁开放。历此坎坷后,当樱花烂漫处盛开,他们终将从红区向着万家灯火走来,那时,应是春风十里,山河无恙。

 8 ) 《陌生的温暖》 —简析《人间世》的视听语言

《人间世》是一部记录人世间生死别离,病患与医生共同携手抗击死神的电视纪录片。《人间世》抗击疫情特别节目,在疫情期间也不畏困难,记录下抗疫的意义非凡时刻,记录下冰冷的病房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暖相依。 镜头语言能最直观地展现疫情中城市与医院的样貌,最真实的反应了医生与病患互相鼓励相互依偎的状态。在影片开头,导演采用了航空镜头拍摄疫情期间城市的清冷 并把空荡的街道和与死神斗争的战场穿插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展现了新冠病毒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在医院众多病人当中 一位八十多岁右腿坏死的老爷爷成了医生关注的焦点对象,当医生们对他的病情进行探讨时,导演运用了特写镜头拍摄钟表上时针的走动,隐喻着生命的流逝,也暗示着老爷爷情况的危急。在对12号病床截至问题探讨时,其中一名外科医生说:“医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的。”此时导演运用了近景镜头,拍摄几位医生沉重的神情,把医生内心的不甘展现在镜头前,这样的镜头运用体现了“医者仁心”的主题,也充分发挥了纪录片的最大特点—真实性。突破众多难关,医生们最终寻找出拯救12床病人的方案,在医生们推着病人走向设施健全的手术楼时,阳光照耀下来,影片色调变得温暖,不同于以往冷清而充满希望,太阳是希望的象征,医生则是传递希望那双手。 声音是纪录片中渲染气氛的强大工具。沉重压抑的音乐反映着医院中每个人真实的心理状态,在12床转院的过程中,背景音乐不单有以往的压抑,还变得非常急促,这是和死神的斗争,是生命的博弈。在12床病人安定下来后,五名医生在樱花树下的一张合照,通过背景解说词将“他们彼此不知姓名,也未见过对方的容颜。”这一信息传达给观众,这是医生的合作,也象征着中国人民在疫情中的合作,携手共度难关的伟大团结精神。 “柚子是保佑我们病人的。”在生命的战场中,医生与病患共度难关,虽有防护服的隔断,但阻拦不住医患彼此相连的心,卢文文医生,隔着手套,牵着昏迷中的12床病人,给予最大的鼓励,12床病人甚至未见过那位为了自己忙前忙后,夜不能寐的主治医生的容颜,但他们的心是贴近的,在冰冷的病床上,仍有温暖的陪伴。

 短评

真的感谢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基层工作人员。旁白文案不矫情也依然很感人,几次不由自主地流泪。【9.3】

8分钟前
  • 奶油小方
  • 推荐

真的特别感人……能够好好活着,就是最大的奇迹。

11分钟前
  • 国王KING
  • 推荐

以前看这种纪录片觉得造作煽情。自从经历过方方日记之后,我终于清醒了。你的历史自己不记录,就会有别的人道听途说,歪曲事实,写成日记,占据历史浪潮的制高点。所以我们一定要自己拍纪录片,而且越煽情越好!危机面前,让那些吃人血馒头的方方们,在历史的浪潮中接受未来所有人类的批判吧!

15分钟前
  • Surweek
  • 力荐

这部是以细节为重,有很具体的案例来体现疫情。依旧很好哭。虽然但是,还是那句话,天佑中华。

18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哭得停不下来,人间都是这些普通事,普通却那么生动动人。活着,让人活下去是那么让人感动的事

21分钟前
  • 氢氧化钙
  • 力荐

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

23分钟前
  • 高老官
  • 力荐

总觉得缺少些对整个疫情的梳理,但是看到那个医生闷到呕吐哭着觉得自己浪费了一套防护服,这些星都是给他们这些普通人的。

28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人间世真的是我看的最好的医疗纪录片了。

31分钟前
  • 喜极而泣
  • 力荐

刚看了已上线的两集,我要吹爆这个系列。其实最打动我的是第一集一群医生围着开会讨论截不截肢的那个片段。气氛冷静得出奇,“怪话”“丑话”“所谓不吉利的话”一个个说在前头,是活是死是左是右,真正拿主意的时候,该砍就砍,哪又有什么伤春悲秋和“圣母的眼泪”呢。使命和决定交给他们,本就是让他们用来劈波斩棘的呀。优秀的作品总能让人看见真实的惨烈之后带给人们同样真实的希望,厉害的作品在于,这个希望的来源不是画蛇添足的旁白,而是人物正在斗争的本身。是他们自身的蓬勃,而非解说的概括。当然,等这240分钟完全上线的那天,依然有人会说,guo家又来洗脑啦,镜头下的医生们“假装尽力”的样子好厉害。跟废物对线只会降低智商,真实自有千钧之力,历史的原本面貌应该由他们写就,而非像公鸡一样聒噪的文人。

34分钟前
  • 章北海
  • 力荐

8.1看得出仓促,时间少制作短,没有第一二部那么的精细和深度,不过也好没丢最具特色的细腻绵长。

38分钟前
  • 索多玛的旅人
  • 推荐

大概能预想到是什么内容,但还是时常泪目。主流节目肯定是宣传为主,不过弹幕评论里各种骂方方的也没必要吧。的确,我们不能否认,在这次疫情中前线医生护士的付出,国家和人民的付出。我相信,即使没有这部纪录片,我们是如何挺过这场危机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但是这也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否认在很多人进不去医院最后死在家中的事实,疫情初期防护物资非常紧缺的事实,还有那个不可说的车牌号,热搜被撤的事实,等等等等。还有人记录下来给大家看,其实也是一种警醒。我们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也不是我们看不到就没发生过。

39分钟前
  • 等下吃什么
  • 推荐

生命的本身就是奇迹

43分钟前
  • W.dong
  • 力荐

“有的人不敢做,总有医生敢接的。”第一集有心了,都是医护人员想尽办法拯救老年患者的真实案例。疫情不分国界,有的国家决定全民免疫、放弃老人,而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位长 者却都得到了全力以赴的救治。病人不分年龄、性别、职业……一视同仁,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作百分百努力——什么是人权?尊重生命,这才是最大的人权

48分钟前
  • Una
  • 力荐

有时是治愈 常常是帮助 总是去安慰!每一季的人间世都看得我眼泪在眼里打转,感慨颇多。这次抗疫特别节目,让我了解到深处红区的医务工作者是多么多么多么的不容易,致敬伟大的人们!

53分钟前
  • swags
  • 力荐

感谢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基层工作人员,感谢我兔,感谢每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人渣不配称为中国人)。

54分钟前
  • 橙紫酱
  • 力荐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做了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做了该做的事”

55分钟前
  • kt
  • 推荐

還是給5星吧。給援鄂醫護人員和在不可抗力下拍攝後半程疫情的拍攝團隊。窺見一個尾巴也是窺。

56分钟前
  • Anasa
  • 力荐

人间世真的太好哭了。在立意上,还是难逃主旋律的框架。不过,在此基础上,已经做得足够好了。第二集《相逢》很棒。结构清晰:人到武汉去—在红区对抗病毒—疫区人感恩援鄂医护人员;细节戳心:信、乡音、皮卡丘、集满医护人员名字的本子。对一个病愈的老太太印象最深,出了院,四下奔走,寻找太阳。

58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这里没有happy ending,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有一个个能串联起过去一整年回忆的片段,就像它的名字,人在世间走一趟,看到的也不过是这人世间的一场戏。

1小时前
  • galiluo
  • 推荐

虽然《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是我目前看过的与“新冠疫情”有关的纪录片里豆瓣评分最高的一部,但给我的感触还是不及位列个人No.1的《金银潭实拍80天》。相较于《人间世》前两季,感觉除《防线》之外的前五集影像呈现的故事内容有些散。—— 第1集《红区》,第2集《相逢》,第3集《雷神山纪事》,第4集《脸庞》,第5集《武汉来信》,第6集《防线》: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上海的新冠疫情防控情况。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